-
忠言逆耳 编辑
忠言逆耳(拼音:zhōng yán nì ěr)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忠言逆耳”指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分句;常与“良药苦口”连用。
中文名:忠言逆耳
拼音:zhōng yán nì ěr
近义词:良药苦口、持平之论、逆耳忠言
反义词:甜言蜜语、花言巧语
注音字母:ㄓㄨㄥ ㄧㄢˊ ㄋㄧˋ ㄦˇ
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语法结构:主谓式
语法属性:作谓语、宾语、分句
最早出处
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衍生典故
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后人根据以上文献总结出成语“忠言逆耳”。
刘邦的部将樊哙注意到刘邦的心理变化,问他说:“沛公是想拥有天下呢,还是仅仅希望当一个富翁呢?"
刘邦回答说:“我自然想要得天下。”
樊哙进而诚恳地说:“臣走进秦宫里,看到里面不可胜数的珍奇财宝,后宫中数以千计的美人,这些都是致使秦朝灭亡的东西啊。希望沛公马上返回霸上,万万不可留在宫中。”
刘邦还是不想听从樊哙的劝谏,甚至想要马上住在宫中。谋士张良得知这件事后,对刘邦说:“秦王荒淫无道,百姓才决定造反,推翻秦朝,以便建立一个有利于百姓的国家,沛公您才得以来到这里。您为了天下百姓除掉害民的暴君,本来应当克勤克俭。您刚刚来到秦地,不应该贪图享乐。俗语说:‘忠诚正直的劝告一般听起来不舒服,却有利于行为;好药一般很苦,却有利于疾病。’希望沛公听从樊哙的忠告。”刘邦听完,这才醒悟过来,立即下令将府库封起来,把宫门关掉,随即率领众将士快马加鞭返回霸上。
成文用法
“忠言逆耳”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分句;常与“良药苦口”连用;指诚恳正直的规劝往往刺耳,而不易被人接受。
运用示例
明·罗贯中 《三国演义》第三十回:“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吾子侄已遭审配之害,吾何颜复见冀州之人乎!”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十三回:“烟馆里的人,都看这人来历不明,劝他不要与那人要好,却是忠言逆耳,哪里听得。”
“逆耳忠言”的意思是听起来感到刺耳的话是有益的好话。“忠言逆耳”与“逆耳忠言”两者都有诚恳的劝告不一定顺耳的意思,但有区别:“忠言逆耳”经常用作谓语、分句,“逆耳忠言”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忠言逆耳”是主谓式,具有谓词性功能;“逆耳忠言”是定中式,具有体词性功能。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