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皇经 编辑
《三皇经》又称《三皇文》、《三皇内文》,是《天皇文》、《地皇文》、《人皇文》的合称。唐太宗贞观二十年(646)下令除毁《三皇经》。古本《三皇经》今已佚。
据传此经三国帛和得到后传郑隐,後郑隐传葛洪,即所谓《小有三皇文》,称此文在小有之天玉府中,又叫《小有经》。据道教说,西晋时鲍靓学道嵩山,於惠帝永康(300-301)年中得受此文,後授葛洪,即《大有三皇文》,又称《大有经》,说此经秘在大有宫中。
中文名:三皇经
别名:《三皇文》
时代:唐代
相关传说人物:天皇、地皇、太皇、五岳之神等
南朝刘宋陆修静曾得此经文。北周甄弯《笑道论》谓《三皇经》系鲍靓所造,代表了当时两晋南北人的普遍看法。
然而因为其经文中大量图谶鬼神内容是任何一个有明见的君主与大一统的王朝所不能忍受的。 《三皇经》在唐时遭受了焚毁。唐太宗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吉州囚犯刘绍略妻王氏藏有《三皇经》,结果被翻查出来,刘绍略等人遭到追问。招说是从道士处得来的,于是问在京的下清观道士张惠元和西华观道士成武英,都称此系先道士鲍靓所造伪经。最终朝廷以“《三皇经》文字既不可传,又语妖妄”为由而搜括起来予以集中焚毁。
在晋代,《三皇经》似乎被当作具有求吉避凶作用的神符之类的经文加以重视。葛洪在他的《抱朴子》的《杂应篇》和《遐览篇》中称《三皇经》能“辟邪恶鬼、温疫气、横殃飞祸”;被病魔所困而气息奄奄者,一旦有此经,就能起死回生;难产而将要断气的孕妇有了此经,能平安地产下婴儿;道士欲求长生、持此经人山,能避开虎狼山精、五毒百邪。还可以涉江海,却蛟龙,止风波,甚至连立新宅、冢墓而求得吉祥、富昌都离不开它。
《三皇内文遗秘》分《天皇内文上》、《地皇内文中》、《人皇内文下》,均为求神护佑要决,所渭“学道之士,须佩带之,然后方始通神”。之所以为秘文,而在三篇内文中注上“勿令人知之”、“勿令人轻慢”、“勿令人知闻此真句”等语,也就是所谓“同学之士,切令少言。.恐毁谤灵文”。否则就会横遭祸殃。以下列有《太清黄神印图》、《小越章印图》、《九老仙部印图》,说是佩带这些印方能避邪求吉。还附有个种咒晤和五岳真形神符样式。此经文总的旨意正如“菊节紫微道人”序文所说的,“今降斯文,以辫邪正,令后学仙之士,不遭祸患横伤命耳”。
总之,注重记叙神鬼谱系、求神要决和各种能所谓除却凶危、求吉保祥的符书的具体作用,是《三皇经》经文的主要特色。
《云笈七签》卷四《三皇经说》:“晋武皇帝时,有晋陵鲍靓官至南海太守。少好仙道,以晋元康二年二月二日登嵩高山,入石室清斋,忽见古《三皇文》,皆刻石为字。尔时未有师,靓乃依法以四百尺绢为信,自盟而受。后传葛稚川,枝孕相传,至于今日。”《广弘明集》卷八《二教论》:“晋元康中,鲍靓造《三皇经》被诛。”《佛祖历代通载》卷六:“道家《三皇经》,乃鲍静(当作靓——引者)所撰十四纸也。彼曰:‘凡诸侯有此文者必为国王,大夫有此文者为人父母,庶人有此文者钱财自聚,妇人有此文者必为皇后。’既犯国讳,永康中被诛。出《晋史》。后人改曰《三洞》。至唐二十年贞观间,吉州囚人刘绍妻王氏,有《五岳真仙图》及鲍静所撰《三皇经》。时吉州司法参军吉辨因检囚,于王氏处得之申省,敕令邢部郎中纪怀业等,追京下道士张惠元成武英等勘问,得在先道士鲍静所撰妄为墨本,非今元等所造,敕令毁除。追诸道士及百姓有此文者,其年冬并集得之,遂于礼部厅前悉焚之。”又见《晋书》卷七二,卷九五等。
东晋哀帝年间(362一365),江东天师道盛行,造作了大量道书,出现了以造作道书、传授经法为首务的道教经录派。这是在葛洪建立以金丹道为中心的神仙理论体系之后,以符录为主的天师道向义理化深入的一次重大发展。其具体表现,便是上清、灵宝、三皇经法之出现。 上清经系,以魏华存为第一代真人。实际上清经系是由魏华存创始,而大部分乃是杨羲、许谧、许翙 等所共同作。他们在京都建邺《今南京》和句容茅山中的雷平山(长史许谧的家宅与别墅)设立了乩坛,许谧为坛主,杨羲是乩手,又是记录。他们以扶乱为手法,假托“紫虚元君上真司命南岳魏夫人”下降,授以经法,实际上是杨羲所造作。杨许用扶乩的手法,假托“众真降授”,造作大量经书,形成了以《上清大洞真经》为主的上清经系。 他们所传授和造作的道经大抵为三部分:一为《真诰叙录》之中所说的《上清经》、《黄庭经》、《七元星图》、《灵宝五符》、《西岳公禁山符》、《中黄制虎豹符》;二为《云笈七七签·上清经述》中所说《太上宝文》、《太素隐书》、《灵书紫文》、《紫度炎光》、《石精玉马》、《神虎真文》、《高仙羽玄》等;三为《茅山志》中所说《太上三天正法经》及《上清经述》中所说正一真人别授的《治精制鬼法》。南朝陶弘景曾有纂集之上清经目,已亡佚。晋代王灵期也造作边上清经书。故杨羲、许谧所造作上清经书的具体经目、卷数,难以考定。北周武帝天和年间(566一569),甄鸾上《笑道论》谓陆修静《三洞经书目录》云:“上清经一百八十六卷一百二十七卷已行。”大既那时行世的共有127卷。
道教经录派的另一支系为三皇经系。《云笈七签》卷四《三皇经说》,谓为天皇、地皇、人皇治世之时,各授经文3卷,名为《三皇经》,显属荒诞无稽的宗教神话。《三皇经说》又云,晋武帝时,南海太守鲍靓翻以晋元康二年(292)二月二日登篙山,于百室见《三皇文》,后传葛稚川(即葛洪)。《道学传·鲍翻》说鲍翻于晋元帝大兴元年(318)在龙山遇阴长生受道诀,《道教义枢·三洞义》说鲍靓是在晋惠帝永康年中(300一301)入篙山石室得《三皇文》,《云笈七签·鲍真人传》说鲍翻师事左元放受《三皇》、《五岳》劝召之要,依据上述资料知《三皇文》实为鲍翻所造作,后传葛洪。以後陆修静、孙游岳、陶弘景递相传增,陶并增以其他道经及斋仪,编为十三卷创立三皇派。初传孙游岳,后传陶弘景。按葛洪所说,《三皇经》的主要内容是劾召鬼神、符图与存思法,为符书。《三皇经》的主要内容是“劾召鬼神”的符图及存思神仙“真形”之本。明《正统道藏》收存有《太清金阙玉华仙书太极神章三皇内秘文》3卷、《三皇内文遗秘》1卷,这两种虽非古本,但仍保留有“劾召鬼神”之术。
《三皇经》系的传承,据《云笈七签 鲍靓真人传》:“靓学明经本纬候,师左元放.受中部法及三是、万岳劾召之要,行之神验。能役使鬼神、封山制魔。”以此,《三皇经》系左元放传鲍靓,鲍靓传葛洪。直至传到陆修静时被立成威仪。三皇派建有较为完整的神鬼谱系,主要尊奉的神明是:
天皇、地皇、太皇、五岳之神等。主要创派和系代人物是:帛和、于吉、左慈、鲍靓、郑隐、葛洪等。
葛洪曾说:“余闻郑君言,道节之重者,莫过于《三皇文》、《五岳真形图》也。”陆修静整编经籍,分道经为三洞,其“洞神”者,即以《三皇经》当之。
但是且慢。那《三皇经》似乎并不单是鼓动造反的小册子,还实在是当时不少道士的吃饭家伙,就这么匆忙禁了,麻烦还真不少。负责农业的官员冷不丁上了一本奏章,说:“与佛教和尚尼姑依循内律受戒后可各得荫田三十亩一样,目前依循《三皇经》的男女道士每人也享有三十亩荫田。现在《三皇经》既是伪作而废除,那些男女道士便没了戒法,也就不该再享有荫田。请把这享有荫田的特权与《三皇经》一同废止。”这可吓坏了京城里的道士们,《三皇经》那劳什子毁了也罢,荫田被取消吃饭便成问题。商量下来,还是买通一下那位上奏章的官家,就让老子的《道德经》代替《三皇经》作戒法吧。皇上仿佛也无所谓,到了同年的五月十五日,便让崔仁师侍郎宣布了如下的圣旨:
“《三皇经》文字既不可传,又语妖妄,宜并除之。即以老子(道德经)替处。有诸道观及以百姓人间有此文者,并勒送省除毁。”
下边的事情就由地方官吏们去处理。这回可庆幸的是一切顺利。年终岁末,各州刺史考绩入京,纷纷带来了当地查缴出的各种版本的《三皇经》。官方将这些小本本汇总,扔在礼部尚书厅前,一把火便让它们化为了灰烬。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