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旱云赋 编辑
《旱云赋》是西汉文学家贾谊(有争议)创作的一篇赋。此赋分四段,开头一段写云的变化,第二段写阴云消散后的大旱灾情,第三段大胆地批评了时政的过失,最后一段写作者对上天与田神等的怨怼。全赋用骚体形式,情感激烈,语言生动形象。
作品名称:旱云赋
出处:《古文苑·卷三》(章樵注二十一卷本)
作者:贾谊(有争议)
创作年代:西汉
作品体裁:赋
惟昊天之大旱兮2,失精和之正理3。
遥望白云之蓬勃兮4,滃澹澹而妄止5。
运清浊之澒洞兮6,正重沓而并起。
嵬隆崇以崔巍兮7,时仿佛而有似8。
屈卷轮而中天兮9,象虎惊与龙骇。
相抟据而俱兴兮10,妄倚俪而时有11。
遂积聚而合沓兮12,相纷薄而慷慨13。
若飞翔之从横兮14,杨侯怒而澎濞15。
正帷布而雷动兮16,相击冲而破碎17。
或窈窕而四塞兮18,诚若雨而不坠19。
阴阳分而不相得兮20,更惟贪邪而狼戾21。
终风解而霰散兮22,陵迟而堵溃23。
或深潜而闭藏兮,争离而并逝24。
廓荡荡其若涤兮25,日照照而无秽26。
隆盛暑而无聊兮27,煎砂石而烂渭28。
汤风至而含热兮29,群生闷满而愁愦30。
畎亩枯槁而失泽兮31,壤石相聚而为害。
农夫垂拱而无聊兮32,释其锄耨而下泪33。
忧疆畔之遇害兮34,痛皇天之靡惠35。
惜稚稼之旱夭兮36,离天灾而不遂37。
怀怨心而不能已兮,窃讬咎于在位38。
独不闻唐虞之积烈兮39,与三代之风气40?
时俗殊而不还兮41,恐功久而坏败。
何操行之不得兮42,政治失中而违节43。
阴气辟而留滞兮44,猒暴至而沉没45。
嗟乎!惜旱大剧46,何辜于天无恩泽?
忍兮啬夫,何寡德矣!
既已生之,不与福矣47。
来何暴也,去何躁也!
孳孳望之48,其可悼也49。
憭兮栗兮50,以郁怫兮51。
念思白云,肠如结兮。
终怨不雨,甚不仁兮;
布而不下,甚不信兮52。
白云何怨53?奈何人兮54!
词句注释
1.旱云赋:《艺文类聚·卷一百》题作东方朔《旱颂》。
2.惟:句首语助词。昊(hào)天:夏天。
3.精和:天象和顺。精,精气,古指六气或日月。六气指沆瀣、正阳、朝霞之气,是就自然现象而言;日月则关乎气候。正理:正常规律。理,准则,规律。
4.蓬勃:盛起的样子。
5.滃(wěng):云气涌起的样子,一作“滃滃”。澹(dàn)澹:云荡动的样子。妄:无。
6.运:运转。清浊:指白云和乌云。澒(hòng)洞:弥漫无际。
7.嵬:山高的样子。隆崇:高大的样子。崔巍:高耸的样子。
8.似:下雨的样子。
9.屈:弯曲。卷轮:车轮。中天:半空。中,半。
10.抟据:聚拢成团。
11.妄:随意。倚俪:奇偶,一作“俪倚”,非。
12.合沓:重叠。合,一作“给”,非。
13.纷薄:纷纷靠近。薄,迫近。慷慨:本指人意气风发、情绪激昂,这里指天上的云团涌动,不见平息。
14.从(zòng):同“纵”。
15.杨侯:即阳侯,古代传说中的波涛之神。澎濞(péng bì):波涛冲击声,这里形容狂风吹云之声。
16.正:一作“云”,一作“正云”。帷(wéi)布:如同帷帐遮盖,形容浓云密布。帷,帐幔,一作“惟”。雷动:雷声滚动。
17.击:一作“盘”。破碎:一作“碎破”。
18.窈窕(yǎo tiǎo):深远的样子。窕,一作“雷”。四塞:遍布。
19.坠:落下。
20.得:融合。
21.邪:不正派。狼戾:凶狠。
22.终:终究。霰(xiàn)散:被风吹得如霰一般散开。霰,本义为下雪前落下的小冰珠,这里作状语,一作“雾”。
23.陵迟:同“陵夷”,指山陵隳毁。陵,大土山,一作“遂陵”;迟,通“夷”,平。堵:墙壁。
24.争离:一作“争离刺”。
25.廓(kuò):空阔。荡荡:空阔广远的样子。涤(dí):水冲,一作“条”。
26.照照:通“昭昭”,明亮,又作“昭昭”或“炤炤”。无秽(huì):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无,一作“芜”。
27.隆盛暑而:一作“隆盛暑其”,一作“阴阳盛暑”。隆盛暑,酷暑,即三伏天。隆,深厚;盛,极点,顶点。无聊:无所仰赖。
28.煎砂石:砂石在烈日下如火煎烤一样滚烫。烂渭(wèi):使得渭河干裂。渭,即渭河,在陕西中部,一作“煨”,一作“煟”。
29.汤风至而含热兮:一作“阳风吸习而熇熇”。汤,一作“阳”。含,一作“合”。
30.群生:百姓。闷满:烦闷。满,通“懑。愁愦(kuì):忧愁。愦,昏乱。
31.畎(quǎn)亩:田间水沟。畎,一作“垅”。失泽:形容庄稼枯萎。泽,指庄稼的光泽。
32.垂拱:即袖手,形容农夫无所事事。无聊:一作“无事”。
33.释:放下。耨(nòu):小手锄。泪:一作“涕”。
34.忧:一作“悲”。疆畔:地界,土地。疆,一作“壤”。遇:一作“遭”。害:指旱灾。
35.痛:恨。皇天:上天。皇,大,敬词。靡惠:不仁慈。靡,不;惠,仁慈。
36.稚(zhì)稼:幼苗。稚,幼小。夭:早亡,这里指幼苗枯死。
37.离:同“罹”,遭遇。遂:成长
38.窃:私自,暗中。咎(jiù):过失。在位:执政者。
39.唐:陶唐氏,指尧。虞:有虞氏,指舜。积烈:丰功伟绩。烈,指功绩、功业。
40.三代:夏、商、周。风气:风俗,风尚。
41.时:当时。俗殊:风尚与上古三代不同。殊,不同。
42.操行:措施,这里指国家政令。不得:不对。
43.失中:不得当。违节:违反了农业的节令。
44.辟(bì):通“避”,躲藏。留滞:停滞。
45.猒暴(yàn pù):暴晒,引申指暴政。猒,同“餍”,足;暴,“曝”的古字,晒。至:一作“戾”。沉没:沉溺,形容民不聊生。
46.惜旱:一作“惜叶”,一作“作孽”。剧:甚,严重。
47.何辜于天无恩泽?忍兮啬夫,何寡德矣!既已生之,不与福矣:一作“何辜于天,恩泽弗宣。啬夫寡德,既生不福”。辜:罪。忍,残酷。啬(sè)夫:田神。寡:少。
48.孳(zī)孳:努力不懈的样子。
49.其:一作“甚”。悼:哀伤。
50.憭(liáo)兮栗(lì)兮:即“憭栗”,凄凉。栗,一作“慓”。
51.郁怫(fú):即抑郁,心情不舒畅,又作“郁怫”。
52.信:诚实。
53.怨:一作“怼”。
54.奈何:怎么办。
白话译文
炎热夏天的大早啊,失去气候的正常规律。远看那蓬勃升腾的白云啊,涌起后飘荡不止。运转着的白云和乌云弥漫无际啊,正错杂而并起。高高隆起就像耸立的高山啊,不时呈现仿佛要下雨的样子。有的如弯曲的车轮在半空中滚动啊,像龙虎突然受到了惊骇。聚拢成团而共同兴起啊,时离而时合。积聚而重叠啊,纷纷迫近而不平息。犹如飞翔的鸟纵横翱翔啊,也像波涛之神阳侯怒而涛声澎湃。正在乌云密布之时雷声隆隆啊,相互撞击而乌云又散开了。阴云有时深远而遍布天空啊,好像要下雨却终究不降雨。
阴阳分离不能融合啊,乃是执政者贪邪暴虐所致。最终云被风吹得如霰一般散开啊,就像山陵隳毁、土墙崩溃。有的云层深深地潜藏起来啊,争先恐后地离去并且相继消亡。辽阔的天空就像清洗过一样啊,照射到大地上的是没有一丝云彩阻挡的强烈阳光。三伏天里无所仰赖啊,在烈日下的砂石如被火煎烤一样而渭水也似乎被晒得干裂了。风含着热气吹来啊,百姓愁闷而烦乱。田间水沟干燥而庄稼枯萎啊,田地里被晒得灼热的石头也对庄稼有危害。农夫袖手而无所依赖啊,丢下锄头而眼泪直淌。既忧虑土地受到旱灾啊,又怨憎上天不仁慈。痛惜幼苗因旱枯死啊,遭遇天灾而不得成长。
心怀怨恨而难以平息啊,暗中把把灾害的出现归咎于执政者。难道不知道唐尧、虞舜的丰功伟绩及夏、商、周三代的风尚吗?如今的风尚与上古三代的不同而无法复返啊,恐怕前人的功业也已因时间久而颓坏了。国家政令何其不对啊,政治措施不当而违背制度。阴气停滞潜藏啊,因为暴政的实行使得民不聊生。
哎!痛惜旱灾太严重,百姓何罪使得上天不予恩泽?残酷啊田地的神灵,何其缺少德行!既然已经生了人民,却不给他们幸福。旱云来时何其猛烈啊,去时又何其躁急!人们殷切地期望着下雨,结果却十分令人伤心。凄惨而悲凉啊,让人心情不舒畅。想着那白云,就愁肠如结。最终怨恨有云而无雨,云太不仁义啊;云密布却不下雨,云太不诚信啊。但白云有什么可怨恨的?只是地上受灾的人们又该怎么办啊!
文学赏析
此赋开头一段写云的变化,正于言外写出千万人仰天盼望积云时的情景。开篇一句“惟昊天之大旱兮”,开门见山地点题,而“昊天”一词使读者很自然地想到《诗经·小雅·雨无正》中的“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等语。作者借指斥天而对在位者提出批判的思想便已含蓄地表现了出来。开头一段的余下部分则从多个角度展现出阴云密布的奇异形态。其兴起迅猛:风云涌起,四方弥漫,如水波激荡,重叠突起,翻腾并兴;其形态诡观:阴云经天,高崇隆起,时聚时散,既像猛虎惊吓而奔走,又似飞龙恐骇而腾跃。这里既用“隆崇”和“崔巍”这些静态的山势形容,又以“虎惊”和“龙骇”的动态比喻,形象地再现了旱云密布的奇异景象。其雷电交加,更是动人心魄。这里的风云描写,正是久旱不雨的人们翘首盼望的布雨阴云,然而它带来的却是“诚若雨而不坠”的失望。接着第二段突现了阴云消散后的大旱灾情。当阴云“争离而并逝”时,烈日当空,酷暑高温,砂石被烤,河流枯竭,旱风含热,禾苗枯死。面对“畎亩枯槁而失泽兮,壤石相聚而为害”的灾情,农夫心急如焚,无可奈何,垂衣拱手,弃锄流泪。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农夫的深切同情。作为一位政治思想家,贾谊没有停留在描写现状、同情民难的这一步,而是透过现象更进一层地揭示了灾难的背后,还有社会政治的原因。赋文第三段大胆地批评了时政的过失。“窃讬咎于在位”,直指统治者的罪过;“政治失中而违节”,直批朝政的过错。最后一段以“怨天”结尾,既含蓄又明确,耐人寻味。
全赋用骚体形式,情感激烈,语言生动形象,通过抒情与叙述的有机结合描写了大旱之时天上云团和人的心情,表现了对当时政治的批评。
名家点评
南宋章樵:在《易》坎为水,其蕴蒸而上升则为云,溶液而下施则为雨。乾之“云行雨施”,阴阳和畅也;屯之“密云不雨”,阴阳不和。在人则君臣合德而泽加于民,亦犹阴阳和畅而泽被于物。贾负超世之才,文帝将大用之,乃为大臣绛、灌等所阻,卒弃不,而世不被其泽,故托《旱云》以寓其意焉。(章樵注二十一卷本《古文苑》)
明末清初陆葇:长沙命世之才,著于策论。忧时之赋,独宗楚骚。外为绛灌所短,内为邓通所谗,意盖以灵均自况也。为屯之密云不雨,不能为乾之云行雨施,亦遇矣夫。结处二《雅》余音。(《历朝赋格》)
清代浦铣:古人用字不拘。贾太傅《旱云赋》:“农夫垂拱而无事兮,释其锄耨而下涕。”“垂拱”犹“袖手”云尔。(《复小斋赋话》)
湖南文学会副会长马积高:在赋体作品中,这是最早反映自然灾害及其对农民带来苦难的一篇,值得注意。(《赋史》)
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章沧授:贾谊是西汉时代最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他所以能在《旱云赋》中描写民众的疾苦,乃是他的“以民为本”的政治主张的具体体现。(《论汉赋对现实的批判》)
南通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陈春保:研究汉初贾谊的《旱云赋》,我们可以欣赏其中写气图貌、刻镂精工、形象生动、姿态横生的艺术匠心,体悟作者重农、悯农、以民为本、谴责人主的高超思想境界,从而见出该赋在文学史上的意义。(《知识和思想传播视野中的贾谊〈旱云赋〉》)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