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风赋 编辑

西汉刘安赋作

《屏风赋》是淮南王刘安创作的一篇赋。此赋依次铺叙了乔木生长于幽谷、倒伏在沟渎,后来被中郎、大匠发掘出来,最后制成有用的屏风而受到重视。全赋以物喻人,以物言志,思想隐蔽,题旨内含,形制别致。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屏风赋

出处:《古文苑》

作者:刘安

创作年代:西汉

作品体裁:赋

作品原文

编辑
屏风赋

维兹屏风1,出自幽谷2。

根深枝茂,号为乔木3。

孤生陋弱4,畏金强族5。

移根易土,委伏沟渎6。

飘飖殆危7,靡安措足8。

思在蓬蒿9,林有朴樕10。

然常无缘,悲愁酸毒。

天启我心11,遭遇征禄12。

中郎缮理13,收拾捐朴14。

大匠攻之15,刻雕削斲16。

表虽剥裂,心实贞悫17。

等化器类18,庇荫尊屋19。

列在左右,近君头足。

赖蒙成济20,其恩弘笃21。

何恩施遇,分好沾渥22。

不逢仁人,永为枯木。

注释译文

编辑

词句注释

1.

维:句首语助词。兹:此。

2.

幽谷:深谷。

3.

乔木:高耸的树木。

4.

孤生:孤独生活。

5.

畏金强族:害怕各种金属器具的砍伐。

6.

委:通“萎”。沟渎(dú):沟渠。

7.

飘飖(yáo):即“飘摇”。殆(dài)危:指生命岌岌可危。

8.

靡:不能。安:安然。措足:此处指扎根。

9.

蓬蒿(péng hāo):指飞蓬蒿草之地。

10.

朴樕(sù):一种小树。《诗经·召南·野有死麕》:“林有朴樕。”这里是套用此句,指山野之地。

11.

启:启发。此处引申为帮助。

12.

征禄(lù)征召录用。禄,借为“录”。

13.

中郎:官名,秦置,汉代沿用,担任宫中护卫、侍从。缮(lù)理:整理,修理。

14.

捐:除去。朴(pǔ):指粗劣的本色。

15.

攻:加工制作。

16.

斲(zhuó):砍削。

17.

悫(què):朴实,诚笃。

18.

等化器类:指隔离室内器物,使内外有所分别。等化,一作“均衡”。

19.

庇荫:遮掩。

20.

赖蒙:幸赖,承蒙。成济:帮助而成就其事业,这里指野木赖人之力而成为屏风。

21.

弘笃(dǔ):又大又深。

22.

分(fèn)好:机遇正好。沾渥(wò):承受恩泽。

白话译文

这个屏风,由出自深谷中的树木制作而成。做屏风的树根深叶茂,被人叫作高大的树。它孤零零长着,材质粗劣,也有所不足,时时害怕斧子来强行砍伐,使得根离地而被移动,倒下后堆放在水沟边,其处境真是飘摇不定,十分危险。想待在山野,可是山林中尽是不成材的小树。想出山,然而又常常没有机缘。真是既悲伤忧虑,又辛酸难过。最后,上天改变了我的命运,终于被人看好而采用。于是君王的手下就来整治,清除多余的枝叶,除去树皮,之后由手艺精湛的工匠制作,经过砍、削、雕刻。这样树的表体虽然裂开,然而树心的质地坚实。它与别的物一样,被制成器具,在这尊贵的屋子中用来屏隔、遮蔽,被摆放在君王的左右,靠近君王的头和手。终于依靠君王实现了心愿,这个恩德真是十分厚重。可想而知,那是付出多么深的情谊,而我分享到其中的一份。假如遇不上英明的君王,那将永远成为一株枯树。

创作背景

编辑
此赋具体创作时间不详。由赋中“遭遇征禄,中郎缮理”及“列在左右,近君头足”等语看,此赋是作者为赋君王身后的屏风而创作,一说是借以表达对于君国之恩的感戴,一说暗含作者无限玄妙的心机,即希望吸纳、招揽各方遗世之才以共图霸业的雄心,莫衷一是。

作品鉴赏

编辑

文学赏析

作者以屏风为题而赋物言志,故在内容上并不限于描述屏风的形状、图案等等,而从屏风由木材制作而成这一点生发出一番议论。赋的表层意象是“物”,是乔木,是屏风,因此,对乔木的生长及其被委弃,或被发现、被制作和被使用,一路铺衍行文,真实准确,言其所当言,颂其所当颂。但这毕竟是表面文章,作者所着意歌咏的却是“人”,是被世间遗弃、如同生于幽谷的良材,以及善于发掘、雕刻人才的中郎、大匠。赋中,作者以生长于幽谷、倒伏在沟渎的乔木被中郎、大匠发掘出来,并制成有用的屏风,来借喻世间有用的人才,得到贤明、仁义的主人的提拔和重用。指出乔木虽好,但如果遇不到能工巧匠的识才慧眼,也终将是一块枯木而已。而乔木一旦被制成屏风,就可以被陈列在华堂贵室,追随明主左右,贴近仁人的身边,受到赏识和重视。其中,“天启我心”一句是木由贱而贵的转折,结尾二句归纳全篇,既点出主题,又未离屏风,简练而韵味深长。

全赋以物喻人,以物言志,思想隐蔽,题旨内含,篇幅不长而层次分明,语言善于变化,形制别致。

名家点评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詹颂:赋从制作屏风的原料——乔木的生长,被委弃,终被发现,被制作、被使用,顺序写来,看似咏物,实际写人,以物言志,婉曲地表现主题,手法十分巧妙。(《秦汉文化史大辞典》)

山东大学教授龚克昌:①此赋可视为刘安招致谋士的广告,所以极力为自己歌功颂德。(《汉赋研究》)②这篇赋的主要特点是主题思想隐蔽,不露声色。把它看成单纯的咏物赋——如有的人所理解的那样——似无不可;如果作进一步探索,把它理解为寓言赋,以物喻人,以物言志,似更切合题旨。尤其是联系到作者的身世和时代背景,这样的探索似更加符合作者写作的本心。(《汉赋研究》)③写物象物,十分贴切。(《汉赋研究》)

作者简介

编辑
刘安(前179年—前122年),刘邦少子淮南厉王刘长的长子,沛郡丰县(今徐州丰县)人。汉文帝十六年(前158年)被立为淮南王,元狩元年(前122年)因谋反事发自杀。为人好书、鼓琴,善为文辞,汉武帝时曾受命作《离骚传》。招集宾客数千人,编著《淮南鸿烈》二十一卷,即今存《淮南子》。作赋八十二篇,今存唯《屏风赋》。

下一篇 文锦

上一篇 辩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