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謏 编辑

东晋十六国时期历史人物

韦謏(?-350年),字宪道,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人。东晋十六国时期历史人物。

出身京兆韦氏。雅好儒学,善于著述。初仕前赵刘曜,为黄门郎。后又入石季龙,署为散骑常侍,历守七郡,咸以清化著名,四登九列,六在尚书,二为侍中,再为太子太傅,封京兆郡公。

冉闵继位,署为光禄大夫。永兴元年,劝谏冉闵,同儿子一起被杀,赠大司徒。著有《伏林》三千余言,收入《典林》二十三篇,皆深博有才义。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韦謏

字:宪道

所处时代:东晋十六国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京兆杜陵

逝世日期:350年

主要作品:《伏林》《典林》

人物生平

编辑
韦謏(xiǎo),字宪道,京兆人也。雅好儒学,善著述,于群言秘要之义,无不综览。仕于刘曜,为黄门郎。后又入石季龙,署为散骑常侍,历守七郡,咸以清化著名。又征为廷尉,识者拟之于、张。前后四登九列,六在尚书,二为侍中,再为太子太傅,封京兆公。好直谏,陈军国之宜,多见允纳。

至冉闵,又署为光禄大夫。时冉闵拜其子冉胤为大单于,而以降胡一千处之麾下。韦謏谏曰:“今降胡数千,接之如旧,诚是招诱之恩。然羯胡本为仇敌,今之款附,苟全性命耳。或有刺客,变起须臾,败而悔之,何所及也!古人有言,一夫不可狃,而况千乎!愿诛屏降胡,去单于之号,深思圣五苞桑之诫也。”闵志在绥抚,锐于澄定,闻其言,大怒,遂诛之,并杀其子伯阳。

主要事迹

编辑

谏言石虎

《晋书.卷一百六》:季龙(石虎)畋猎无度,晨出夜归,又多微行,躬察作役之所。侍中韦謏谏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万乘之主行不履危。陛下虽天生神武,雄据四海,乾坤冥赞,万无所虑。然白龙鱼服,有豫且之祸;海若潜游,罹葛陂之酷,深愿陛下清宫跸路,思二神为元鉴,不可忽天下之重,轻行斤斧之间。一旦有狂夫之变,龙腾之勇不暇施也,智士之计岂及设哉!又自古圣王之营建宫室,未始不于三农之隙,所以不夺农时也。今或盛功于耘艺之辰,或烦役于收获之月,顿毙属途,怨声塞路,诚非圣君仁后所忍为也。昔汉明贤君也,钟离一言而德阳役止。臣诚识惭昔士,言无可采,陛下道越前王,所宜哀览。"季龙省而善之,赐以谷帛,而兴缮滋繁,游察自若。

后赵时期,韦謏提出许多军国之计,多被皇帝采纳 。

谏言冉闵

《晋书.卷一百七》:闵率步骑十万攻石祗于襄国,署其子太原王胤为大单于、骠骑大将军,以降胡一千配为麾下。光禄大夫韦謏启谏甚切,闵览之大怒,诛謏及其子孙 。

冉闵不听谏言,此后襄国、邺城大乱,追悔莫及。后追赠韦謏为大司徒 。

个人作品

编辑
著《伏林》三千余言,遂演为《典林》二十三篇。凡所述作及集记世事数十万言,皆深博有才义。

轶事典故

编辑
韦謏性不严重,好徇己之功,论者亦以是少之。尝谓伯阳曰:“我高我曾重光累徽,我祖我考父父子子,汝为我对,正值恶抵。”伯阳曰:“伯阳之不肖,诚如尊教,尊亦正值软抵耳。”謏惭无言。时人传之,以为嗤笑。

下一篇 范弘之

上一篇 范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