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瑀 编辑

前秦时期隐士

郭瑀郭瑀

郭瑀(?~386年),字元瑜,敦煌郡(今甘肃省敦煌市)人。前秦时期隐士、经学家、文学家。

出身敦煌郭氏。著《春秋墨说》《孝经综纬》等,前秦宣昭帝苻坚曾派三百书生前往其居所受业。

太安二年(386年),王穆起兵对抗吕光,派使联络郭瑀与索嘏在张掖起兵策应。后来王穆要杀索嘏,郭瑀极力劝阻,但是王穆不听。郭瑀万分悲痛,最终自尽而死。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郭瑀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籍贯:前秦

逝世日期:386年

职业:隐士

主要成就:著书立说,著录弟子千人;著《春秋墨说》《孝经综纬》等

家世:敦煌郭氏

人物生平

编辑
郭瑀,字元瑜,东晋十六国时期敦煌郡人,与敦煌索氏同为本郡大族,祖籍西平郡西都县。

郭瑀少时好学,节操超人。青年时游学到张掖,拜隐居张掖东山著名学者、略阳人郭荷为师,潜心攻读,精通经义。郭荷死后,郭瑀为师守孝三年,继承师业,到临松薤谷(今马蹄寺)开凿石窟,设馆讲学,著书立说,弟子多达千余人,著有《春秋墨说》《孝经综纬》等。

张天锡听说郭踽精通经义,品行高洁,便派使者孟公明持谕前往临松山,请郭瑀出山为官。郭瑀婉言谢绝后,且不受逼迫,继续过隐居生活。

前秦宣昭帝苻坚久慕郭瑀大名,也派使请郭瑀出山制定礼乐典章,当时郭瑀父亲病逝,其要为父守孝,所以没有前往长安,苻坚派了三百书生前往郭瑀处受业。

前秦太安二年(386年),王穆在酒泉起兵,对抗背叛前秦的吕光,派使联络郭瑀与敦煌索嘏在张掖起兵策应。后来王穆与索嘏不和,要杀索嘏,郭瑀极力劝阻,王穆不听,杀了索嘏。郭瑀万分悲痛,绝食七天而死。

史书记载

编辑
《晋书·卷九十四·列传第六》

郭瑀字元瑜,敦煌人也。少有超俗之操,东游张掖,师事郭荷,尽传其业。精通经义,雅辩谈论,多才艺,善属文。荷卒,瑀以为父生之,师成之,君爵之,而五服之制,师不服重,盖圣人谦也,遂服斩衰,庐墓三年。礼毕,隐于临松薤谷,凿石窟而居,服柏实以轻身,作《春秋墨说》《孝经错纬》,弟子著录千余人。

张天锡遣使者孟公明持节,以蒲轮玄纁备礼征之,遗瑀书曰:“先生潜光九皋,怀真独远,心与至境冥符,志与四时消息,岂知苍生倒悬,四海待拯者乎!孤忝承时运,负荷大业,思与贤明同赞帝道。昔傅说龙翔殷朝,尚父鹰扬周室,孔圣车不停轨,墨子驾不俟旦,皆以黔首之祸不可以不救,君不独立,道由人弘故也。况今九服分为狄场,二都尽为戎穴,天子僻陋江东,名教沦于左衽,创毒之甚,开辟未闻。先生怀济世之才,坐观而不救,其于仁智,孤窃惑焉。故遣使者虚左授绥,鹤企先生,乃眷下国。”公明至山,瑀指翔鸿以示之曰:“此鸟也,安可笼哉。”遂深逃绝迹。公明拘其门人,瑀叹曰:“吾逃禄,非避罪也,岂得隐居行义,害及门人!”乃出而就征。及至姑臧,值天锡母卒,瑀括发入吊,三踊而出,还于南山。

及天锡灭,苻坚又以安车征瑀定礼仪,会父丧而止,太守辛章遣书生三百人就受业焉。及苻氏之末,略阳王穆起兵酒泉,以应张大豫,遣使招瑀。瑀叹曰:“临河救溺,不卜命之短长;脉病三年,不豫绝其餐馈;鲁连在赵,义不结舌,况人将左衽而不救之!”乃与敦煌索嘏起兵五千,运粟三万石,东应王穆。穆以瑀为太府左长史、军师将军。虽居元佐,而口咏黄老,冀功成世定,追伯成之踪。

穆惑于谗间,西伐索嘏,瑀谏曰:“昔汉定天下,然后诛功臣。今事业未建而诛之,立见麋鹿游于此庭矣。”穆不从。瑀出城大哭,举手谢城曰:“吾不复见汝矣!”还而引被覆面,不与人言,不食七日,舆疾而归,旦夕祈死。夜梦乘青龙上天,至屋而止,寤而叹曰:“龙飞在天,今止于屋。屋之为字,尸下至也。龙飞至尸,吾其死也。古之君子不卒内寝,况吾正士乎!”遂还酒泉南山赤崖阁,饮气而卒。

家世信息

编辑
《元和姓纂·卷十》记载,郭瑀出身河西大族敦煌郭氏。

下一篇 祈嘉

上一篇 郭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