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回 编辑

汉语词语

奸回奸回

奸回,汉语词语,拼音是jiān huí,意思是奸恶邪僻;指奸恶邪僻的人或事。

目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奸回

拼音:jiān huí

注音:ㄐㄧㄢ ㄏㄨㄟˊ

出处:《左传·宣公三年》

解释

编辑
亦作“姧回”。亦作“奸回”。1.奸恶邪僻。

2、指奸恶邪僻的人或事。

出处

编辑
《左传·宣公三年》:“商纣暴虐,鼎迁於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昬乱,虽大,轻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观孔光之奏董贤,则实其奸回;路粹之奏孔融,则诬其衅恶。”

《宋书·二凶传》:“而贼劭乘藉冢嫡,夙蒙宠树,正位东朝,礼绝君后,凶慢之情,发於龆齓,猜忍之心,成於几立。贼濬险躁无行,自幼而长,交相倚附,共逞奸回。”

唐·权德舆《陆宣公翰苑集序》:“裴延龄以奸回得幸,害时蠹政,物议莫敢指言,公独以身当之,屡言不可。”

宋·司马光《起请科场札子》:“有以姧回巧伪致富贵者,不为清仪所容。”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人臣弑君及奸回不忠者,则加此刑耳。”

《明史·吕大器传》:“士英、大铖,臣不谓无一技之长,而奸回邪慝,终为宗社无穷之祸。”

《书·泰誓下》:“崇信奸回,放黜师保。”孔传:“回,邪也。奸邪之人,反尊信之。”

唐·王勃《三国论》:“汉自顺桓之间,国统屡绝,奸回窃位,阉宦满朝。”

宋·司马光《辞知制诰第五状》:“若使臣言出於矫伪,当正典刑,以警奸回。”

下一篇 黎元

上一篇 克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