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醉思乡王粲登楼 编辑
《王粲登楼》,全名《醉思乡王粲登楼》,是郑光祖根据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登楼赋》及《三国志·王粲传》而写成的。主要写王粲家贫学富,恃才骄傲,不肯屈居人下。先父在时,曾与当朝丞相蔡邕指腹为婚。王粲进京拜见岳父大人时,蔡邕为要挫挫他“矜骄傲慢”的锐气,故意轻慢了他。王粲愤而不辞而别。蔡邕使曹植暗中资助,让王粲投奔荆州刘表,仍不得用。自此,王粲流落荆州,郁郁寡欢。登楼吟咏,醉而思乡。后仍得蔡邕引荐,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经曹植说出蔡邕暗助他的始末后,岳婿二人抛弃前嫌,与其女喜结良缘。
作品名称:醉思乡王粲登楼
作者:郑光祖
文学体裁:杂剧
郑光祖
郑光祖一生从事于杂剧的创作,把他的全部天才贡献于这一民间艺术,在当时的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伶人都尊称他为郑老先生,他的作品通过众多伶人的传播,在民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与苏杭一带的伶人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死后,就是由伶火火葬于杭州的灵隐寺中的。
周德清《中原音韵》中举“六字三韵”例和“定格”范例时都引用过他的曲文,称赞说:“美哉,德辉之才,名不虚传”。钟嗣成说他“乾坤膏馥润肌肤,锦绣文章满肺腑,笔端写出惊人句,解翻腾,今是古,词坛老将伏输。”(《录鬼簿》)明人何良俊甚至以他为元曲四大家之首。王国维则说他“清丽芊绵,自成馨逸”,与关、马、白“均不失为第一流”(《宋元戏曲史》)。他们都是从郑光祖作品的语言角度来评论的,难免有失偏之处。其实以郑光祖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生活气息来说,同关汉卿、王实甫作品相比,都较逊色。艺术上也有过于雕琢的弊病。
除了杂剧外,郑光祖还写过一些曲词,留至今日的,有小令六首,套数二曲。这些散曲的内容,包括对陶渊明的歌颂,即景抒怀,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江南荷塘山色的描绘。无论写景抒情,都是清新流畅,婉转妩媚,在文学艺术的研究上有很高的价值。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