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款塞 编辑
款塞,汉语词汇。拼音:kuǎn sāi 释义:叩塞门。谓外族前来通好。指异族诚意来到边界归顺,与“寇边”相对。
中文名:款塞
拼音:kuǎn sāi
释义:谓外族前来通好。
唐 李德裕《幽州纪圣功碑铭》:“酋帅 吐迷度 率众款塞, 太宗 幸 灵武 纳降。”
唐 卢群《淮西席上醉歌》:“ 江河 潜注息浪,蛮貊款塞无尘。”
唐 李忱《重阳锡宴群臣》:款塞旋征骑,和戎委庙贤。倾心方倚注,叶力共安边。
《旧唐书·李靖传》:太宗初闻靖破颉利,大悦,谓侍臣曰:“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国家草创,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款塞,耻其雪乎。”
明 徐渭 《赠梁尚书公序》:“近时筹边者,谓西虏既已款塞称臣,曳驹牧以仰乞於中国。”
西汉初年,为加强对匈奴的防御。汉武帝曾经两次修筑长城。
第一次在元朔二年(前127),汉武帝派遣车骑将军卫青出云中以西至陇西,于是汉遂取河南地。“使苏建兴十余万人筑朔方城,复缮故秦时蒙恬所为塞,因河而为固”。(《资治通鉴》卷18)这次主要是修缮秦时的旧长城。
第二次是太初三年(前102),在阴山以北修筑“外城”。在今包头北部阴山以外,至今仍能清晰地看到两条近似平行的长城遗迹,由固阳县北经乌拉特中后联合旗,然后穿越中蒙边界再进入额济纳旗。汉朝除了沿用秦长城并加以新建以外,还在沿线加固了关隘、亭障、烽燧。著名的鸡鹿塞、高阙塞、光禄塞、五原塞、益寿塞、葛邪塞等要塞,均在内蒙古境内。
汉武帝以后,阴山以外的长城一直是汉朝军队驻守的地方。呼和浩特地区至今仍留有许多汉朝设于长城沿线的“汉城”遗址。这些汉城大都呈回字形,有外城和内城二重,官署设在内城,居民的住宅和兵营在外城.西汉王朝派遣和召募了大批人列这些城堡长期落户,一边耕种,一边守卫。
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款塞入朝,迎娶王昭君,和亲友好,并“自请愿留居光禄塞下”,汉王朝才从这里撤出大军,只留下“足以候望通烽火”的哨兵。随着军队的外撤,这些城堡也就废弃了.呼和浩特汉长城遗址变成了南北民族之间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