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犍为郡 编辑
西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开“西南夷”,置犍为郡。初只领“南夷”之夜郎地两县,元鼎六年(前111)平南夷并设牂牁郡后领县十二,即僰道、江阳、武阳、南安、资中、符县、牛鞞、南广、朱提、蚲鄢、堂琅、汉阳(见《华阳国志》、《汉书·地理志》)。
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郡治移南广(今云南省盐津县东)。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移治僰道(今宜宾市),后移至武阳县(今彭山区凤鸣镇 )。
南齐时,犍为郡治由武阳迁回僰道县直到公元至501年,僰道为“夷戎”占据,郡废。
隋、唐时曾短期恢复犍为郡,直至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犍为郡最后一个治所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废犍为郡,犍为郡作为一个历史地名从此不复存在,只在乐山留下了一个犍为县留存。
中文名:犍为郡
行政区类别:郡
设立时间:公元前135年
类别:古地名
当是时,巴蜀四郡通西南夷道,戍转相饟。数岁,道不通,士罢饿离湿死者甚众;西南夷又数反,发兵兴击,耗费无功。上患之,使公孙弘往视问焉。还对,言其不便。及弘为御史大夫,是时方筑朔方以据河逐胡,弘因数言西南夷害,可且罢,专力事匈奴。上罢西夷,独置南夷夜郎两县一都尉,稍令犍为自葆就。
······及至南越反,上使驰义侯因犍为发南夷兵。且兰君恐远行,旁国虏其老弱,乃与其众反,杀使者及犍为太守。汉乃发巴蜀罪人尝击南越者八校尉击破之。会越已破,汉八校尉不下,即引兵还,行诛头兰。头兰,常隔滇道者也。已平头兰,遂平南夷为牂柯郡。夜郎侯始倚南越,南越已灭,会还诛反者,夜郎遂入朝。上以为夜郎王。······
地理
按《汉书地理志》记载:犍为郡,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设立,领县十二。
十二县
武阳(今四川彭山)、南安(今四川乐山)、僰道(今四川宜宾)、江阳(今四川泸州)、牛鞞(今四川简阳)、资中(今四川资阳)、符县(今四川合江)、南广(今云南镇雄、威信)、朱提(今云南昭通、鲁甸)、郁邬县(今云南宣威)、堂琅(今云南东川、会泽、巧家)、汉阳(今贵州赫章、威宁)。
公元前
关于犍为郡的治所,《华阳国志·蜀志》记:“犍为郡,孝武建元六年置,时治鄨(今贵州遵义),其后县十二,户十万。鄨,故犍为地也。”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移治南广县(今云南镇雄、威信),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再迁治僰道城(今四川宜宾)。
公元
王莽于公元9年建立“新”朝,犍为郡改称西顺郡迁治武阳(彭山县江口镇),领县有:武阳(彭山)、资中(资阳)、牛鞞(简阳)、南安(乐山)、僰道(宜宾)、江阳(泸州)、荷节(即,符县,台江县台江镇镇南南关)、汉安(内江市镇镇南关)、南广、朱提县(昭通)、汉阳县(贵州西威宁县)。更始元年(公元23年)复称犍为郡。
三国时,犍为郡属蜀,郡治武阳。领县五:武阳(彭山)、南安(乐山)、僰道(宜宾市)、资中(资阳城关镇)、牛鞞(简阳简城镇绛河北岸)。
东晋时犍为郡郡治仍在武阳。领县有:武阳、南安、僰道、资中、冶官(安帝义熙十年(414年)分南安县地置。今仁寿县东南汪洋乡(旧名汪安场)开刊(或作开邦县。东晋置。今洪雅县西罗坝乡)。
南齐武帝时(483~493年)犍为郡由武阳迁回僰道。
南齐末,东昏侯永元三年(501年)僰道为“夷戎”占据,郡废。
梁武帝大同十年(544年)平定“夷戎”后,改置六同郡。领县二:僰道县(今宜宾市)为州、郡治南广县(今宜宾市郊南广镇),属戎州。
隋开皇三年(583)废六同郡。
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罢戎州复置犍为郡,治地不变。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废隋置犍为郡。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嘉州(今四川乐山)为犍为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废犍为郡复置嘉州。这也是犍为郡最后一次出现历史中。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