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绍平原 编辑
宁绍平原是钱塘江和杭州湾南岸的一片东西向的狭长海岸平原,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因古时东为宁波府,西为绍兴府而得名。由钱塘江、曹娥江、姚江、奉化江、甬江等河冲积而成。
宁绍平原自西向东包括绍兴平原(旧绍兴府萧山县、山阴县、会稽县、上虞县)、三北平原(旧绍兴府的余姚县、旧宁波府的慈溪县和镇海县这三个县的北部)、三江平原(姚江、奉化江、甬江流域)。主要行政单位包括宁波和绍兴两市市域中北部、杭州市域东南的萧山、滨江和江东。
宁绍平原是新石器时期河姆渡文化的摇篮和家园,是越文化的诞生地和发祥地,是吴越文化、吴越人(又叫江浙民系)的重要支系之一。
中文名:宁绍平原
外文名:Ningshao Plain
别名:浙东
北起:钱塘江南岸
南接:四明山和会稽山
总面积:4824平方公里
宁波:三江平原、三北平原、姚江平原
绍兴:曹娥江平原、绍北平原
杭州:萧山平原、江东平原
地理位置:浙江省东北部
新石器时期
宁绍平原
宁绍平原
根据 《四(泗)门谢氏二房谱》中记载,犴舞为秦朝时的一种风俗,余姚犴舞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集先民们古朴的哲学思想——五行相生相克原理和祈神、娱神民俗内涵于一体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在余姚民间,犴舞不但有祈神、娱神的功能,而且还有娱人的功能。
送犴过年,在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廿五,过去人们用稻草扎好犴,然后送到江塘、海边,拿火焚烧,以此来祈求太平。同时,在村口、街头、村庄重要公共场所,举行表演仪式,完事后将犴舞的道具,送到堂屋、宗祠等地方。
夏商周
商朝时,宁绍平原属于越部落,于越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前身,于公元前2032年建立越国。
春秋时为越国境地,
秦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设立郡县制,宁绍平原时属会稽郡。会稽郡治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城区),辖春秋时长江以南的吴国、越国故地。
西汉
西汉初,宁绍平原曾先后为楚王韩信、荆王刘贾、吴王刘濞的领地。七国之乱后复置会稽郡,又名吴郡。
汉武帝在全国设立十三刺史部后,宁绍平原时属扬州刺史部会稽郡。会稽郡下辖二十六县。
西汉末年,会稽郡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江苏南部、上海西部、浙江大部以及福建部分地区,是当时辖境最广的郡之一。
西晋至南朝
会稽郡仅辖今绍兴、宁波一带,宁绍平原的行政单位逐渐形成。
隋
隋文帝灭陈,废会稽郡,置吴州。隋炀帝改吴州为越州,后又改为会稽郡。
唐
唐初复置越州。
开元二十六年(738)采访使齐瀚向朝廷奏请,划越州东部的区域另设明州(宁波)。唐玄宗还改越州为会稽郡。
唐肃宗时复为越州,会稽郡遂不复存在,之后作为越州、绍兴的别称。
清
清朝宁绍平原地界属于宁绍台道管辖。宁绍台道为雍正四年(1726年)置,治宁波(今浙江宁波市)。辖宁波、绍兴、台州三府。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增辖定海直隶厅(原属宁波府)。民国初废。
中华民国
地图
一衣带水
一衣带水
浙东运河
浙东运河又名杭甬运河,是中国浙江省境内的一条运河,西起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跨曹娥江,经过绍兴市,东至宁波市甬江入海口,全长239公里。运河最初开凿的部分为位于绍兴市境内的山阴故水道,始建于春秋时期。西晋时,会稽内史贺循主持开挖西兴运河,此后与曹娥江以东运河形成西起钱塘江,东到东海的完整运河。南宋建都临安,浙东运河成为当时重要的航运河道。元代至清代,浙东运河重要性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畅通。直到近代,在新式交通方式的冲击下,运河作用逐渐被取代。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16-2020年宁波绍兴各县市区GDP(单位为亿元)
图12015年浙江各县市区人均GDP
位于萧山的杭州奥体中心
杭甬高速
杭甬高速公路是浙江省内第一条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连接杭州市至宁波市,其中红垦至高桥路段为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G92(杭州湾环线高速)的组成部分,彭埠至红垦、高桥至宁波东属于浙江省级高速公路,编号分别为S2和S5。杭甬高速公路全长145公里,于1996年全线通车,其中有7公里利用了1992年建成的钱江二桥及附属路段。建成初始为双向四车道,已于2007年12月全线扩建完成双向八车道。
萧甬铁路
萧甬铁路
杭甬客运专线建成后以客运为主,而原来的萧甬铁路经过电气化改造,将实现客货分离,主要承担货运功能。
宁波、绍兴利用萧甬铁路既有的富余能力开行市域城际通勤列车,为城区间提供快速、大容量、公交化的公共交通服务。
杭甬高铁
杭甬高铁
杭甬客运专线于2009年4月1日开工,已于2013年7月1日运营,宁波至杭州只需1.5小时,比城际列车缩短1小时30分钟。将开行双向电气化动车组,设计速度目标值为每小时350公里,初期运营速度310km/h,全程四十分钟之内。杭甬客运专线与京沪高速铁路一样,采用无咋轨道,全线实行全封闭、全立交,其中,桥梁、隧道121.8公里,占总长度的83%。
杭甬高铁开通运行,会大大缩短城市间居民出行的时间,城市间的同城效应会显现。杭甬高铁开通后,无论是绍兴到南京,还是到上海,两地间行车时间都将缩短到一个多小时,这意味着,高铁让绍兴与沪宁间形成“一小时都市圈”。同时,绍兴到杭州、宁波的行车时间将缩短至半小时以内,长三角城市间同城效应将得以最大化显现。
美食特产
梁弄大糕
绍兴梅干菜
新昌香糕
浙东学派
浙东学派
盛极一时的清代浙东学派(或称浙东学术),是中国传统学术的一个派别,源起于宋(代),发达于明清时期。其代表人物多为活动于今浙江一带及籍贯为浙江的学者。
浙东学派继承、发展了浙东学术史上的优良传统,不守门户之见,博纳兼容,贵专家之学,富创新精神,倡导“经世致用”,主张学术研究要为社会服务。其为“宋学”及明清学术中的显学之一,对中国近现代学术及海外学术(尤其是日本和东南亚)影响很大。
四明学派
四明学派是南宋时期以传陆九渊心学为宗旨,以尊德性为目的的学术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为杨简、袁燮、舒璘、沈焕,人们尊称他们为“甬上淳熙四先生”。
学派活动区域近似于浙江东部宁波即明州一代,是谓时“浙东学派”之主力之一。绍兴、宁波和台州地区有四明山脉,故该区域亦称“四明”或四明地区,学派以山得名。
姚江学派
姚江学派
蕺山学派
蕺山学派,是指明代末年由著名儒家学者刘宗周创立的一个学派,因刘宗周长期讲学于家乡浙江山阴(今绍兴)城北蕺山,学者习称其为蕺山先生,故得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