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像砖 编辑
画像砖是用拍印和模印方法制成的图像砖。作为古代民间美术艺术的一枝奇葩,画像砖艺术在战国晚期至宋元时期的古代美术艺术园林中持续开放了十四五个世纪之久。其间,朝代更迭,人世沧桑,社会面貌和意识形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迄今发现的数千块画像砖不仅真实形象地记录和反映了这一变化,而且将这一种古老的民间美术艺术的发展历程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中文名:画像砖
馆藏地点:集中于洛阳市龙门石窟风景区
所属年代:战国晚期至宋元
所属地区:四川、河南
主要技术:拍印、模印
画像砖
战国遗址中曾发现过空心砖,但用于墓室。《诗·陈风·防有鹊巢》中说“中唐有甓”,意思是说堂下通过中庭通往前门的路是用砖砌的。甓,即砖,用砖砌墙是比较晚的事了。一般建筑用砖,是素面的。汉代烧砖,由于其火候高,砖质坚硬如铁,常用作砚材,成为古玩。砌在墓室中的砖,多有画像和文字,一向为收藏家所重视,秦汉砖更为珍贵,有所谓“秦砖汉瓦”之说。
砖刻文字,在证经补史和书法艺术上,有其不可低估的学术价值。画像砖则是十分宝贵的艺术珍藏品,画像砖有的是用雕刻好的模型印制的,也有直接在砖上雕刻的,有的还加施色彩。
画像砖
西汉在武帝时期达到了鼎盛,此时社会稳定,经济富足,《史记·平准书》记载,“至今上(武帝)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同时,在思想领域,武帝“罢黜百家,表彰六经”,以孝为仁之本的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推崇和重视,连皇帝的谥号前面都要加上“孝”字,而“孝”的首要表现就是为亲人奉行厚葬。在“事死如事生”的厚葬之风愈演愈烈的趋势中,画像砖墓也随之大量涌现出来,这些画像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是随葬品的代替、扩展或延伸。
汉代画像砖上的画像充满人间的生活趣味,即使是“西王母”“东王公”这样的大神,也脱离了《山海经》中“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的形象,而以人的形象出现,道貌威严,很难说他们是人化的神还是神化的人。这种不同说明了汉代在脱离了先秦的神秘主义之后,抑天尚土的人本主义思想逐渐盛行。这种思想使人们在生前更加重视人的作用,死后也极力对人生进行仿效和再现。这种思想促进了厚葬之风的盛行,促进了汉代画像砖墓和画像砖艺术的发展。
至东汉和六朝时期,随着厚葬之风和砖式墓的流行,获得更大的发展,其形式也从秦汉的一砖一画,发展为六朝的大型砖印壁画。秦汉时期,多为模制砖,表现手法一般用大块大面的浮雕,块面圆厚、古朴简练,粗放而富于动感,砖体坚硬,工艺已达到很高水平。这一时期,画像砖用模制批量生产。画像砖是古代绘画和雕刻艺术高度结合的珍品,是研究中国雕刻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
画像砖盛产于中原、西南和江南的广大地区,尤以河南和四川两省出土最多。其中,以四川成都平原一带的画像砖最具特色,砖的规格均为长方形,一般宽50、高40厘米左右,一砖一个画面,图像内容极具地方特点,整齐地按一定间距镶嵌在砖室墓的墓室和甬道壁面上。魏晋至宋元时期是画像砖艺术的衰落期,但南朝时期在以今南京为中心的长江流域画像砖艺术又出现了一个小高峰期,南京地区发现的宏规巨的巨幅拼镶画像砖墓代表了这一时期画像砖艺术的最高水平。隋唐以后,虽然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诸多地点都发现过画像砖墓,但始终没有形成一个中心分布区域,画像内容也日益趋于形式化和简单化。元代以后,画像砖作为一种民间美术艺术形式,淡化出了历史舞台。
画像砖
一、反映汉代农业、副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酒、盐井、桑园、采莲、市井等为主题的画像砖。这类画像砖,内容最为丰富,颇具研究价值。如成都羊子山一号墓出土的“盐井”画像砖,细致地刻画了井盐生产的情况。画面上盐井,装置着提取盐卤的滑车;盐卤正通过架设着的竹枧,缓缓地流向烧着火的铁锅中。是研究古代盐业史最难得的实物资料。
二、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的,如车骑出巡图、丸剑起舞图等。画像砖的墓主多为当地的豪强显贵,如桓宽在《盐铁论·刺权》中所说:“贵人之家,云行于涂,毂击于道……中山素女,抚流征于堂上,鸣鼓巴俞,作于堂下。妇女披罗纨,婢妾口希宁。子孙连车列骑,田猎出入,毕弋捷健”。这类画传砖所表现的内容,与文献记载相符合。
画像砖
观伎画像砖 东汉 四川成都扬子山出土
五、表现当时神话传说和迷信思想的,诸如伏羲、女娲、日月、仙人六搏等。
历史传说 | 如河南“泗水捞鼎”画像砖,讲的是秦王泗水取鼎的故事。 |
辟邪祥瑞 | 如北朝瑞狮画像砖,狮子形象是我国常见的艺术造型题材,被视为辟邪吉祥的“瑞兽”,其他祥瑞画像常见有龙、凤、朱雀等。 |
神话题材 | 如汉代的西王母、羽人画像砖。 |
现实题材 | 如汉代弋射渔猎画像砖。 |
动物题材 | 如牛、虎、马、鹿、鱼、象等为题材的画像砖。 |
佛教题材 | 如北朝五佛画像砖。 |
画像砖的文字以纪年、吉文、名号砖为主。文字有篆、隶、楷等多种形式。其花纹分为植物类、云纹类、火焰类、宝相花纹、几何纹等。画像砖中出现纹饰非常丰富,多种纹样常配合使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画像砖是研究中国文化艺术、生产科技、民俗风情等重要的文物资料,极具研究价值,是中国重要的文化艺术瑰宝。
河南地区画像砖
出土于洛阳的西汉空心画像砖,以高度概括的图案为主,布局疏朗,阴刻线条简率、圆韧,具有抽象的象征意义;而出土于郑州、禹县的东汉作品,还增加了神异物象,画面繁密,多重复组合;而出土于南阳地区的东汉中期以后的作品,受当地画像石艺术影响较为明显,一砖一画,主题鲜明,绘画性强。
四川地区
四川江口崖墓画像砖
四川是画像砖发现最集中的地方,以成都西北平原一带出土最为精美,时间大多属东汉后期,其形制主要有三种,即 4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砖和约46厘米×26厘米的长方形砖,还有一种就是在数量和种类最多的条形砖,每块砖都是一个完整的独幅画面,一次压印而成,一些砖要施彩,面貌接近绘画,正方形砖的浮雕较低,线面相间,通过线条勾勒细部,强调和夸张动态,使画面具有刚柔相济之趣,代表了四川地区画像砖造型手法的典型面貌;长方形砖则浮雕较高,立体感强。
四川画像砖已知的题材有数千种之多,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四川地区富庶的社会经济和丰富多彩的生活风俗,如宴乐舞戏、庭院楼阙、市井庄园、采桑渔猎、播种收割等。与其它地区相比较,四川画像砖中的历史故事及祥瑞物较少,生产劳动与车骑出行等题材占了较大比重,艺术形式得益于对现实的观察。主要有两种构图方式:一种是高视点构图,物象的空间位置清晰,三度纵深感已经表现得相当好。另一种是平面展开式构图,即散点透视法。
拍印法
西汉时期的空心画像砖大多使用拍印法成的。其作工艺大体有刻模板、脱砖坯、拍印图像、烧成砖和施彩设色五道工序。第一步是作模板。由于空心砖体量较大,砖面上需要配置不同内容的图像,模工匠先在事先备好的方形或长方形木板上用墨线勾画出所需图像的轮廓线,然后用雕刀刻成阴线或凹入雕的图像模板。模板一般面积较小,但西汉晚期也出现了一个砖面印一幅图像的大型模板。第二步是脱空心砖坯,并将其阴晾至半乾。第三步是手持模板,在半乾的空心砖坯上拍印或按印出图像。同一个砖面上往往用多种不同规格、不同内容的模板印出复杂的图像组合。同一砖面的四边多用长条形模板印出装饰纹样边框,边框内配置不同内容的图像。同一块模板往往在同一砖面上反复使用,造成同一图像的多次出现。第四步,待印好图像的砖坯完全阴乾后,入窑烧成砖。第五步,是给烧好的画像砖施彩设色。
模印法
画像砖
需要指出的是,在近代西方的雕塑艺术传入中国以前,中国从未出现过以人体解剖为基础的希腊、罗马式的雕塑作品,尽管画像石艺术在魏晋以后曾受到犍陀罗艺术的影响,但也远没有达到希腊、罗马的水平。同中国传统绘画一样,线条的使用是画像石和画像砖艺术的灵魂。“拟绘画”式画像石和阳线画像砖基本用线条构图,自不必说,浮雕类画像石、画像砖也与希腊、罗马雕刻大异其趣,注重的不是质感和表情,而是轮廓线勾勒出的场景语言和形体语言,质感起着辅助的甚至是夸张的作用。任何艺术都是时代的产物,反映着当时的时代精神和审美观念。通过线条运用的变化,各时期的画像石、画像砖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
汉画像砖
汉画像砖
汉画像砖包罗汉代,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各各方面,是研究汉代历史的大百科,现市面上多数以模印为主,雕刻的少见,雕刻还保留彩绘稀有,只以绘画为主的大型空心汉画像砖可称国宝级,对研究汉代绘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汉代,农业和畜牧业取得长足发展,传统的渔猎经济已退居次要地位,但作为农牧经济的必要补充,狩猎仍然是下层百姓谋生的手段,同时也还是帝王将相、达官贵族非常热衷的体育娱乐活动之一。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游闲公子,饰冠剑,连车骑,亦为富贵容也。弋射渔猎,犯晨夜,冒霜雪,驰阮(通“坑”)谷,不避猛兽之害,为得味也。”汉武帝曾侵夺民田开辟了上林苑猎场。枚乘在《七发》中说:“驯骐骥之马,驾飞轮之舆,荡春心,逐狡兽,集轻禽。于是极犬马之才,困野兽之足,穷相御之智。袒裼身薄,白刃磑磑,矛戟交错,此校猎之壮也。”这段描写生动地反映了汉代的狩猎情景。狩猎往往得是数人或一人单枪匹马配合猎犬在自然山林间进行,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危险性。鹰与犬既是他们的宠物,也是他们捕猎时的助手。在狩猎活动中,伴随而生的就有了比武。比武是汉代盛行一时的娱乐项目,包括以剑、戟、刀等为武器的格斗、比试箭法以及徒手夺刀械。击剑最为常见。猎获物有活的就养起来,于是又派生出驯兽和斗兽。
公元前2世纪中叶,西汉王朝在关中建立了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上林苑,苑中除天然猎场外,还设有专门的斗兽场,当时的汉家天子与远隔重洋的罗马帝王不谋而合,把斗兽当作一种娱乐。不同的只有一点,古罗马的斗兽士是由奴隶充任的,而汉家君民,朝野上下,无不以汉高祖一介布衣提三尺剑斩蛇起义削平天下而自豪自傲自雄,承平天下,他们只好把毒虫野兽作为假想敌,他们是以血肉之躯操持尺刃寸兵与锯齿钩爪的猛兽相斗。贵族阶级更把斗兽作为炫耀勇武的一种方式。这无疑是危险而残忍的。但在那个尚武的时代,每年秋冬之际,西汉皇帝令武士在长扬榭“搏射禽兽,天子登此以观焉”;有时技痒,便亲自下场。史载,汉武帝“能手格熊罴”,“手格猛虎”。公元前87年,武帝病逝,陵墓里竟生殉虎豹190只,表现了他对狩猎和斗兽生死不移的癖好。
画像砖墓
东汉时期的以嵌入墓壁上的画像砖为装饰的墓葬。集中分布在四川省成都平原地区。其他地区也偶有发现。墓主大都是当地豪强。早在清末,这种画像砖已为收藏家所著录,但由于都是非发掘品,对其在墓中的位置及准确涵义并不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通过对成都、新繁、新都等地画像砖墓的发掘,搞清了墓中整组画像砖内容的相互关系,同当地的画像石墓相比,虽然比较简略,但基本相似。这种画像砖,是研究当时四川地区社会面貌和雕塑艺术的重要资料。
墓室结构可分为砖室墓和砖石混合结构墓两类,规模一般大于当地同时期的普通墓葬。砖室墓内仅嵌入画像砖,以1955年发掘的新繁清白乡墓为例,墓室全长12.72米。由前室、中室、后室、侧室和耳室9室组成,在前、中、后等 5个室中共嵌入画像砖54块。砖石混合结构墓多为画像砖与画像石并用,以1953年发掘的成都扬子山1号墓为例,墓室全长13.84米,由前、中、后室组成,在前室两侧壁共嵌入10块画像砖,画像石则分布在中室,其内容基本一致而又互为补充。墓大多早年被盗,随葬品为大型陶俑、镇墓俑头、钱树、五铢钱等。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