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宪陵 编辑
宪陵,东汉,又称汉顺帝陵,是刘保的陵寝,位于东汉洛阳城西北的邙山, 墓址暂不明确,尚存争议。
一方观点认为朱仓M722为顺帝宪陵,朱仓M722内陵园周边发现夯土基槽,其余诸陵未见。朱仓M722陵园布局非常特殊,体现了西汉帝陵制度的诸多遗留,可视为两汉陵寝的过渡阶段。M722东侧的朱仓村采集有“原陵监丞”封泥。 文献中顺帝宪陵在修建过程中有毁坏吏民冢的行为,朱仓M707陵园打破了东侧M708墓葬封土,可与文献对应。
另一方观点认为二汉冢为顺帝宪陵,因为文献中记载了邙山四座帝陵中面积中最大的为顺帝宪陵,而二汉冢陵园面积最大,可能是顺帝宪陵。
中文名:宪陵
外文名:Xianling、Xian mausoleum
所属年代:东汉
类别:墓葬
出土地点:洛阳
陵墓主人:刘保
朱仓M722说
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张鸿亮和洛阳文物交流中心李继鹏作为甲方观点代表发言,认为大汉冢为光武帝刘秀原陵,二汉冢为安帝恭陵,朱仓M722为顺帝宪陵,朱仓M707为冲帝怀陵,刘家井村大冢为灵帝文陵,三汉冢为前少帝北乡侯刘懿之墓。两位代表分别以《邙山东汉帝后陵方位蠡测》《邙山东汉帝陵再探》为题做了主题报告,阐述了各自观点和主要依据。甲方主要论据有:大汉冢居于尊位,附近的西晋墓中曾采集到“汉室中兴”残碑,且文献记载原陵封土规模为邙山五陵中最大,大汉冢与之符合。文献记载冲帝作为早殇的幼帝,去世后葬于顺帝的茔域,与朱仓M722、朱仓M707之间的位置关系相符。文献中顺帝宪陵在修建过程中有毁坏吏民冢的行为,朱仓M707陵园打破了东侧M708墓葬封土,可与文献对应。《帝王世纪》在描述位于焦作的汉献帝禅陵位置时,以冲帝怀陵为参照物,亦即冲帝怀陵应位于邙山陵区最东侧。
二汉冢说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王咸秋和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赵俊杰作为乙方观点代表,认为朱仓M722为光武帝原陵,朱仓M707为后陵或原陵陪葬墓,大汉冢为安帝恭陵,二汉冢为顺帝宪陵,三汉冢为冲帝怀陵,刘家井村大冢为灵帝文陵。王咸秋以《邙山东汉五陵陵位考辩》为题进行报告,其主要论据为:大汉冢、二汉冢、三汉冢南北一线,东汉帝陵或为直系嫡亲聚葬,可对应安帝、顺帝、冲帝三位直系血亲。文献中记载了邙山四座帝陵隄封田(陵园兆域)的面积,刘秀的原陵面积只排在第三位,最大的为顺帝宪陵,根据对勘探材料的考察,二汉冢陵园面积最大,而朱仓M722陵园面积较小。关于陵园布局,文献中只有原陵陵园设有垣墙,其余诸陵周围均使用行马(类似篱笆),而目前只有朱仓M722内陵园周边发现夯土基槽,其余诸陵未见。朱仓M722陵园布局非常特殊,体现了西汉帝陵制度的诸多遗留,可视为两汉陵寝的过渡阶段。M722东侧的朱仓村采集有“原陵监丞”封泥。赵俊杰以《东汉原陵名位新证》为题进行报告,对历史时期考古方法中文献本位和考古本位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主张以考古材料为中心对东汉帝陵排位进行考察。从类型学的角度观察,朱仓M722墓葬形制或为东汉早期,大汉冢、二汉冢陵园布局更为相似,年代应该接近。
社科院评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涛和郭晓涛对两种观点进行了评议。两位学者从东汉洛阳城与陵墓的宏观角度,对陵墓的选址问题进行了探讨。评议人均倾向于乙方观点,但同时强调这只是阶段性认识,需要今后更多的考古成果去验证。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