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臣 编辑

中国春秋时代晋国政治家

胥臣胥臣

胥臣(公元前697-前622年),字季子,中国春秋时代晋国政治家、教育家。由于封地于臼(在今山西运城),曾任司空,所以又称臼季、司空季子。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胥臣

别名:司空季子、臼季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前697年

逝世日期:前622年

职业:下军将佐

主要成就:重耳老师;随重耳流亡19年;城濮之战;谏重耳接纳怀嬴;因材施教

出生地:曲沃

代表作品: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性别:男

官职:司空

爷爷:胥懿

父亲:胥柯

儿子:胥婴,胥甲

人物生平

编辑
总述

胥臣,字季子,别称司空季子、臼季,晋将。胥柯之长子,胥懿之孙。胥臣力劝重耳接纳秦穆公之女怀嬴。回国后任下军佐。城濮之战以下军佐身份率领晋国下军,用虎皮蒙马之计大败楚军。后推荐贤臣郤缺。

胥臣于晋文公回国后被分封于臼,故又被称为臼季。(公元前697-前622年)曾跟从公子重耳(晋文公)出奔,胥臣于晋文公称霸诸侯之后,论功行赏,官拜司空,曾被封于一个叫臼的采邑,所以又称为臼季。晋文公时,晋、宋、秦、齐诸国联军与楚、陈、蔡诸国联军在城濮大会战,胥臣在战马身上蒙以虎皮,乘夜出击,一举击溃了陈、蔡联军。胥臣的世代子孙都是晋国的大夫。

受荐

贾、唐云:“三德,栾枝、先轸、胥臣,皆狐偃所举。”虞云:“三德,谓劝文公纳襄王以示民义,伐原以示民信,大搜以示民礼。故以三德纪民。”昭谓:栾枝等皆赵衰所进,非狐偃。

文公学读书于臼季

文公学读书于臼季①,三日,曰:“吾不能行也咫,闻则多矣。”对曰: “然而多闻以待能者,不犹愈也?”

〔注释〕①臼季:即胥臣,晋国大夫,司空。

翻译:晋文公重耳跟从胥臣学习读书,多日后说:“我一点点都不能去行动实践,虽然通过学习知道的学问已经很多了”,胥臣回答说:“虽然如此,但是你通过学习,知道的学问多了,以待将来能用的时机,不是更好吗?”

随重耳流亡

重耳与狐偃、赵衰、颠颉、魏犨、胥臣等人一起流亡到翟国,其中狐偃是重耳的舅舅,翟国人把从咎如俘获的两个姑娘送给了他。重耳娶了其中一个叫季隗的姑娘,生了伯鲦和叔刘,另一个送给了赵衰。

谏文公接纳秦穆公之女怀嬴

前637年(晋惠公十四年)秋,重耳到了秦国,秦穆公把同宗的五个女子嫁给重耳,太子圉的妻子也在其中。重耳不打算接受太子圉的妻子,胥臣劝他说:“我们都将去攻打圉的国家了,何况他的妻子呢!而且接受此女是为与秦国结成姻亲以便返回晋国,您竟拘泥于小礼节,忘了大羞耻!”重耳于是接受了太子圉的妻子。秦穆公十分高兴,亲自与重耳宴饮。

城濮之战虎皮蒙马

公元前632年,为争夺中原霸权,晋军谋略制胜,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大败楚军,开“兵者诡道也”先河的一次作战。4月,晋、楚两军为争夺中原地区霸权,在城濮

历史评价

编辑
因赵衰前荐胥臣多闻,是以任之。

下一篇 阳处父

上一篇 先且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