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悼公新政 编辑
晋悼公新政,是晋悼公在位推行“和戎狄”的策略。自其曾祖父晋襄公去世后,继位的晋灵公才只是个婴儿。年幼的国君无法理政,大政掌握于赵氏之手。赵氏首领赵盾好结党私营和排斥异己。在他的治理下,晋国对外国势不振,全不复文、襄时代霸业;对内则弄得卿大夫之间互相勾心斗角。
从晋襄公去世至晋悼公继位之前的三十多年间,晋国公室同卿族的斗争导致了二名国君被弑,狐、箕、伯、先、郤等多个卿大夫家族被灭,赵氏中衰。悼公即位后,为提高公室威信和统治基础,逐渐起用那些已衰落的卿族。
景公时曾令士会重修法典,以强公室。悼公即位后,以士渥浊为太傅,令他修改范武子之法。这部法典较前者为温和,其目的就是为缓和与卿族的关系。
晋国地图
申公巫臣在晋景公之时献联吴制楚之计,从此晋吴两国开始联盟。至悼公在位后,吴国已在东南兴起,成为楚国一大劲敌。悼公三年(公元前570年),吴国出奇技大胜楚军,取驾邑,楚令尹子重气急之下突发心疾而去世。同年,悼公在鸡泽大会诸侯,派荀会邀吴王寿梦与会,吴王寿梦因道路原因并未前来。当时,陈国由于不堪楚的压迫,也派出使者请求会盟。二年后,吴国主动遣使向晋国打听会盟日期,悼公命鲁、卫与吴王会盟于善道(今江苏盱眙北)。同年九月,吴国参与了华夏诸侯在戚的会盟。这也标志着自景公时代制订的联吴制楚战略的完成。
北和戎狄
自齐桓公北伐山戎(又称北戎)后,山戎开始华夏化。北戎中最强的无终于悼公三年(公元前569年)遣使到晋国议和。悼公采纳了魏绛的建议,派他前往无终缔结盟约。北方的安宁,令悼公有专注于内政和向南的扩展。
礼遇诸侯
悼公以前的晋国常自恃自力强盛,对诸侯小国随意凌虐,完全不顾及他们的贵族尊严,悼公即位后决定改变外交政策。悼公八年(公元前565年),亲晋的郑国败蔡国,并俘其司马公子燮。悼公便再邀郑、齐、宋、卫、邾等国会于邢丘(今河南温县)。悼公重新规定朝聘期限的纳贡的数量,郑简公亲自献上蔡国俘虏,以示听命。同时,悼公不再用天子之礼直接在都城内接见朝聘的诸侯,而是亲自到郊外迎接。对于担负太重的诸侯,也给予平均分担的权利。悼公在外交方面的改革,得到了诸侯的认同和好感。
与楚争霸
对晋国霸业对有威胁的是南方的楚国,自晋文公开始,他们就是争霸的两方。几十年来,两国的直接对抗都是势均力敌,互有胜负。悼公决定尽量避开与楚国直接冲突,面是选择对夹在两强之间的郑国下手。早在即位之初,晋国以八国之军击败郑、楚联军后,悼公一年之间两次在戚会盟诸侯,再扩建虎牢,以重兵驻守。由于虎牢扼在郑国咽喉,郑国对此十分畏惧,于是主动求和。
悼公八年(公元前565),楚国被郑国主动攻击的行为激怒,派令兵讨伐,郑国又与之会盟。一年后,悼公与宋、卫、鲁、曹、莒、邾、滕、薛、杞和邾及齐共十二位诸侯联合攻打郑国,包围郑都新郑。郑国感到害怕,便再求和。双方会盟於戏。但晋国在这次会盟的要求没有达成,在盟会后又率诸侯联军攻郑。此时楚国也因为郑亲晋而用兵伐郑,郑国便再次降楚。这年九月,晋国又联合诸侯攻郑,郑国以大量的乐师和乐器献给悼公求和,双方于萧鱼会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