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士姓 编辑
士姓源流单一,源于祁姓,是杜氏的后代,属于以官名为姓。周宣王时大夫杜伯被杀,其子隰叔逃往晋国,被任命为士师(法官),他的儿子以官为姓,子孙称为士氏。隰叔的曾孙士会任晋国元帅。士会子士燮任晋中军副帅。士会先得到封邑随(今山西介休),后得范邑(今河南范县),所以其子孙后来分成士氏、范氏、随氏三支
大司空为掌管工程建设和水利事务的最高官员。《左传》记载:庄公二十六年夏,士为修建绛都(即翼都)的城墙,以深(高)其宫(屏障)。看来士为深受国君信任。士丐(士会孙)曾说:丐也先君守官之嗣也。士为担当司空一职,筑城的目的是守卫,他的职务性质也当称守官。士为是公卿封地叫邑;此随邑在今山西介休市附近,而非湖北的随州。士为的先人是士会,诸侯的大夫进入周王室任职称为士,士姓来历有可能是其前人做周王室的士,因官名而得姓的。
士蒍
士蒍(生卒不详),杜姓,士氏,名蒍,字子舆,春秋前期晋国卿大夫,晋献公主要谋士之一。晋国六卿之一范氏的祖先,杜隰叔之子。周宣王大夫杜伯无罪被杀,其子杜隰叔逃亡晋国,为士官。其后大宗世袭此职,称士氏。
士仁
又作“傅士仁”,字君义。蜀将,后降吴。因在荆州驻守公安时期与关羽关系不睦,遂杀死关羽派来的使者并于吕蒙偷袭荆州之时投降东吴,导致关羽最终失去援助而被俘身亡。降吴后事迹不详。
士会
士会(约公元前660年—公元前583年)即范武子(随武子),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士蒍之孙。士氏,名会,字季,因封于随,称随会;封于范,又称范会;以大宗本家氏号,又为士会。因迎公子雍之事流亡秦国,河曲之战中为秦国献计,成功抵御晋军。后被赵盾用计迎回晋国。邲之战中看到晋军内部不和,主张班师。荀林父死,升任执政,专务教化,使晋国之盗皆逃于秦。郤克使齐受辱,请求伐齐不得,士会担心晋国发生内乱,告老让郤克为执政。二十年后,晋悼公犹修“范武子之法”,百年之后,赵武、叔向等犹追思士会,欲从之游。
士雃
士会亡秦归晋后,《新唐书》载“会适秦,归晋。
周朝士燮
士燮(范文子、范叔),士会之子,曾任晋国中军副帅。
汉朝士燮
士燮(137年-226年),字威彦,苍梧广信(今广西梧州)人。汉末三国时期割据交州一带的军阀,后来归附东吴的孙权,被孙权加为左将军;此后又因诱降益州豪族雍闿的功绩而被迁为卫将军,封龙编侯。著作有《士燮集》、《春秋经注》、《公羊注》、《谷梁注》传于世。
士壹
士壹,士燮之弟。曾因恭送刺史丁宫而后被宫召入朝廷,因董卓之乱,士壹逃回故里,领合浦太守。后随兄降吴,最后因其侄士徽叛乱牵连而被免为庶人,数年后因犯法而被杀。
士䵋
士䵋,士燮、士壹的弟弟,以徐闻令领九真太守。后因侄士徽叛乱,免为庶人。数年,因犯法,诛。
士武
士武,士燮、士壹、士䵋的弟弟,在士燮表荐下任南海太守,早卒。
士徽
士徽,士燮之子。士燮去世后自署交址太守,226年,其父士燮病死,士徽继任统治交趾。孙权认为交趾道路险远,于是分合浦郡以北设立广州,并任命吕岱为广州刺史;交趾以南为交州,戴良为交州刺史。士徽被罢免交趾太守一职,改任安远将军领九真郡太守;取代士徽的则是孙权的亲信陈时。这件事引起了士徽的不满,于是发兵阻止戴良和陈时赴任,并派兵抵挡孙权派来继任太守的戴良。其吏桓邻请士徽迎良,士徽大怒,杀死了桓邻。桓邻之侄率宗族攻士徽,数月不克,于是合亲罢兵。此时,孙权派吕岱前往讨伐,遭到顽强抵抗。吕岱通过士匡告诉士徽,欺骗他说,如果他投降,孙权将赦免他。士徽见守城无望,徽堂弟士匡来说服士徽投降,称“虽失郡守,保无他忧”,士徽降, 吕岱设宴招待士氏一族,当众宣读孙权的诏书,命令将士氏一族全部推出斩首,送往武昌示众。
士匡
士匡(175―235),士壹之子,三国时期吴中郎将。
其堂兄士徽反叛,吕岱奉命征讨,因为和士匡有旧遣匡说徽服罪、保无他忧;士匡说服了士徽,投降,然而吕岱为了功利将士徽斩杀,士匡贬为庶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