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材晋用 编辑

汉语成语

楚材晋用楚材晋用

楚材晋用(拼音:chǔ cái jìn yòng)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该成语的意思是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国家工作。该成语为紧缩式,在句中作谓语。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楚材晋用

拼音:chǔ cái jìn yòng

注音:ㄔㄨˇ ㄘㄞˊ ㄐㄧㄣˋ ㄩㄥˋ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成语结构:紧缩式

用法:作谓语

成语出处

编辑
及宋向戌将平晋、楚,声子通使于晋。还,如楚,令尹子木与之语,问晋故焉。且曰:“晋大夫与楚孰贤?”对曰:“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子木曰:“夫独无族、姻乎?”对曰:“虽有,而用楚材实多。······”(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楚材晋用”。

成语典故

编辑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大夫名叫伍举。有一次,他的岳丈犯了法偷偷地逃跑了,有人造谣说,伍举的岳丈畏罪潜逃,是伍举向他通风报信并送他逃走的。伍举怕楚王听信谣言治他的罪,便带着一家老小逃到临近的郑国去了。

伍举在郑国住了一段时间,觉得不安全,便准备再逃往晋国。

正在伍举将要逃亡的时候,伍举的好友、蔡国大夫声子恰巧出使晋国。他在路过郑国时碰到了伍举,便问:“你怎么到郑国来了?发生了什么事?”

伍举把自己外逃的前因后果和准备逃往晋国的想法告诉了声子。声子听后为伍举抱不平,说:“你暂时到晋国去躲一段时间也好,但我一定使你早日回到楚国!”

于是,伍举又带着一家老小,跟着声子一起前往晋国。

声子在晋国办完事后,特地来到楚国。楚国的令尹子木接见了声子,并询问他说:“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相比,你以为哪国的大夫才能要胜一筹呢?”

声子回答说:“晋国的人才没有楚国多,晋国虽然有不少大夫很有才能,不过他们多半都是楚国人。这些人因为在楚国得不到重用,所以到了晋国。楚国不少有用的人才都被晋国收走了。就像杞梓、皮革等,在晋国都受到了重用。有人说,这叫楚材晋用!”

声子接着说:“楚国不珍惜人才,让人才外流,所以同晋国交战,好几次被晋国打败。这就是因为有不少楚国人在为晋国出谋划策。”

子木听后大吃一惊。声子接着又说:“这次你们大夫伍举因受到别人的诬陷,不得已出走他国了,我听说他现在也到了晋国。可惜,楚国的又一个人才将被晋国利用,这对楚国来说是一个损失啊!”

子木觉得声子说得很有道理,马上下令恢复伍举的职位,并派人把他接回到楚国。

成语寓意

编辑
楚国大夫伍举因岳丈犯事而偷逃到晋国,遇到蔡国大夫声子,声子答应帮他回到楚国,便到楚国与令尹子木就楚晋两国人才问题进行探讨,说楚国人跑到晋国得到重用,对楚国十分不利。子木认为有理就去晋国接回伍举。由此可见,人才对国家稳定与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唯有把“识别人才”“用好人才”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才能生机勃勃,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会识人、用人,只凭一己之力,是难成大事的。

成语用法

编辑
成文用法

该成语在句中作谓语。意思是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国家工作。

运用示例

唐·孟浩然《韩大使东斋会岳上人诸学士》:“郡守虚陈榻,林间召楚材。”

唐·令狐德棻周书·沈重传》:“建德末,重自以入朝既久,且年过时制,表请还梁。高祖优诏答之曰:‘……不忘恋本,深足嘉尚,而楚材晋用,岂无先哲……’重固请,乃许焉。”

北宋·黄庭坚《和邢悖夫秋怀十首》之四:“秦收郑渠成,晋得楚材多。”

明·钱谦益《光禄大夫铁山王公墓志铭》:“楚材晋用,国士所以长嗟。”

清·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我花了钱,教出了人,却教外国人去用,这才是楚材晋用呢。”

下一篇 伯州犁

上一篇 吴楚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