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薤露 编辑
《薤露》是西汉无名氏创作的一首杂言诗。这是一首挽歌,表示对死者的哀悼,诗以薤上的露水容易晒干起兴,写人生的短暂;又以露水干了明天还能再降落,反写人的一去难以回还。这首诗三、七言交替,歌词错落有致,变化多姿,感情缠绵舒缓,伤悲之情缓而令人叹息不已,易打动人心。
作品名称:薤露
作品别名:薤露歌
出处:《乐府诗集》
作者:无名氏
创作年代:西汉
作品体裁:杂言诗
薤上露,何易晞⑵。
露晞明朝更复落⑶,人死一去何时归?
词句注释
⑴薤(xiè):植物名,叶子丛生,细长中空,花紫色。
⑵晞:晒干。
⑶落:降落。
白话译文
薤上零落的露水,是何等容易干枯。
露水干枯了明天还会再落下,人的生命一旦逝去,又何时才能归来?
文学赏析
这篇歌辞是感叹人生命的短暂。歌从朝露感兴成篇。薤上的一颗颗露珠,迎着初升的朝阳,闪闪烁烁,晶莹璀璨,显得那样的美丽动人。没有太阳,朝露无从获得光彩,但又因为太阳的照射,它转瞬即逝。诗人则从薤上朝露领悟到人生命的极其短暂,于是感叹:“薤上露,何易晞!”这其实是人们从长期的体验中得出的对于人生的认识,偶借朝露而发。另一篇相和歌古辞《长歌行》与此篇颇有相近之处,其中有类似的句子:“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秦嘉《赠妇诗》说:“人生譬朝露。”曹操《短歌行》诗也说人生“譬如朝露”。可见,人生如朝露是一种普遍意识,而非个别人的一时想法。因为此歌以朝露比人的生命,所以歌的首二句感叹朝露,也就是感叹人生。将这两句放在开篇,可以发人深省。
将人的生命和朝露作对比,这已够令人闻之心惊了。可是歌的第三句进一步说,人的生命尚且不能同朝露相比:朝露虽然“易晞”,明朝却可以“复落”。诗人把人生说得那样可悲。说朝露“晞”而“复落”,令人自然联想到死而复生的意念,这意念由咏叹的主题决定,具有否定的内涵,最后一句“人死一去何时归”即是从这否定意念中引发出来,与第三句相反成义,并且作为否定意念的承担者。“人死一去何时归”的疑问,表现出对人生的迷惘。生与死的矛盾长期苦恼着人们,及时行乐或努力有所建树,便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此篇前三句造势,而把笔力贯注于第四句,这结尾一句如一声巨响,揭出全篇主旨。
名家点评
复旦大学教授王运熙:露水易干而能复生,人生奄忽却不可再得,人生反不如露水,比对强烈。此歌通行之文为隔句押韵,如从异文,则为三句整齐的七言,句句押韵,与汉代七言诗用韵的通例正相符合。(《乐府诗述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