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风·汾沮洳 编辑
《魏风·汾沮洳》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女子赞美情人的诗。全诗三章,每章六句。第一章写男子之美无可度量,第二章写男子之美像花朵一样,第三章写男子之美似美玉一般。此诗主要以侧面烘托手法塑造形象,三章字句变化不多,而诗意却层层递进。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⑶。彼其之子⑷,美无度⑸。美无度,殊异乎公路⑹。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⑺。彼其之子,美如英⑻。美如英,殊异乎公行⑼。
彼汾一曲⑽,言采其藚⑾。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⑿。
词句注释
⑴魏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七篇。魏,周初姬姓封国,灭于春秋时期,故地在今山西芮城东北。
⑵汾:汾水,在今山西省中部地区,西南汇入黄河。沮(jù)洳(rù):水边低湿的地方。
⑶言:乃。莫:草名。即酸模,又名羊蹄菜。多年生草本,有酸味,嫩时可食。
⑷彼其之子:他那个人。
⑸美无度:极言其美无比。度,限度,衡量。
⑹殊异:优异出众。殊,非常。公路:官名。掌管王公宾祀之车驾的官吏。路,通“辂”。
⑺桑:桑树叶。
⑻英:华,即花。
⑼公行(háng):官名。掌管王公兵车的官吏。
⑽曲:河道弯曲之处。
⑾藚(xù):药用植物,即泽泻草。多年生沼生草本,具地下球茎,苗如车前草,嫩时可食。
⑿公族:掌管国君宗族事务的官吏。一说公侯家族的人,指贵族子弟。
白话译文
汾水河边洼地上,采摘脆嫩莫菜忙。瞧我那位意中人,美得无法去度量。美得无法去度量,公路哪能比得上。
在那汾水河流旁,采摘桑叶心欢畅。瞧我那位意中人,美如花儿正开放。美如花儿正开放,公行哪能比得上。
在那汾水河弯旁,采摘泽泻忙又忙。瞧我那位意中人,美得好像玉一样。美得好像玉一样,公族哪能比得上。
整体赏析
《魏风·汾沮洳》全诗共为三章,各以“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汾一曲,言采其藚”起兴。这“沮洳”“一方”“一曲”词语的变换,不仅显示这位民间女子劳动内容的不同,还表示空间和时间的变换。也就是说,不论这位痴情女子干什么活儿,也不论是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她总是思念着自己的意中人,足见其一往钟情的程度了。这就把这位女子思慕情人的痴情之状描摹得栩栩如生。
接着又用“彼其之子,美无度”“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来赞美男子的仪容。“美无度”是“美极了”,“美得无法形容”之谓。“美如英”,是说男子美得像怒放的鲜花;“美如玉”,是说男子容光焕发,有美玉般的光彩。这些是关于男子美貌的描写。
诗的最后,以“美无度,殊异乎公路”“美如英,殊异乎公行”“美如玉,殊异乎公族”作结。也就是说,这位女子的意中人,不仅只长相漂亮,而他的身份地位,连那些“公路”“公行”“公族”等达官贵人,也望尘莫及的。此诗女主人公不只是对勤劳男子良好形象的赞叹不已,更重要的在于他美得“殊异”乎公路、公行、公族。这个普通的劳动者,和那些高贵的官吏有着本质的区别。全诗结束,见不到女子所思之人的正面描写,但通过这种对比、烘托的艺术手法,却把这位未露面的男子描写得如见其人了。
这首诗在篇章结构上,是《诗经》中常见的重章叠句、反复吟咏的艺术形式。三章字句变化无多,而诗意却层层递进。“美无度”,是对所思男子之美的概括描写;“美如英”,是对所思男子的仪表之赞美;“美如玉”,是对所思男子人品的赞美。而又以“公路”“公行”“公族”加以具体映衬,这就更加凸现了“彼其之子”的美的形象。
名家点评
宋代朱熹《诗集传》:“兴也。此亦刺俭不中礼之诗,言若此人者,美则美矣,然其俭啬褊急之态,殊不似贵人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