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幽王歌 编辑
《赵幽王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杂歌谣辞》。赵幽王,即刘友,因其被幽禁而死,故称赵幽王。据《史记·吕太后本纪》记锐,汉高祖刘邦死后,汉孝惠帝刘盈继位,性格懦弱,大权被吕太后掌握,开始诛杀刘氏皇室。《赵幽王歌》即刘友死前所作。刘友并非诗人,但他遭遇奇冤,感受极深,激愤吟诗,情出天然,称之谓“成于哀乐,缘事而发”之作,列于汉代乐府诗歌之林,当无愧色。
作品名称:赵幽王歌
作者:刘友
创作年代:西汉
作品出处:《杂歌谣辞》
文学体裁:乐府
迫胁王侯兮强授我妃。
我妃既妒兮诬我以恶,
谗女乱国兮上(2)曾不寤(3)。
我无忠臣兮何故弃国?
自快中野(4)兮苍天与直。
于嗟不可悔兮宁早自贼(5),
为王饿死兮谁者怜之,
吕氏绝理兮托天报仇。
(2)上:指当时掌握最高权力的吕后。
(3)寤:通“悟”,意为觉悟,认识到。《诗经·邶风·柏舟》:静言思之,寤擗有摽。《史记·李斯列传》:而心尚未寤也。
(4)中野:指田野。
(5)贼:通“裁”。 自裁为自杀之意。
前四句以曲直交错的笔法,倾诉自己被害的政治背景。托言“诸吕用事”,实指吕后专权;正说“上曾不寤”,实乃上(吕后)有意为之,不过借“我妃既妒兮诬我以恶”为口实,好加之罪而已。她们都是乱国之女,害夫之妇。“迫我王侯兮强授我妃”,不是直截了当的怒斥吕后作威作福,擅权夺国,使刘氏丧权而身微躯贱,任其宰割吗?
五、六句又以反诘语,揭示这一政变的谜底,是“我无忠臣”吗?不是,在赵幽王被幽禁之时,曾经有冒死送饭者,但被吕后“辄捕论之”,这就是赵幽王丢国的真正原因。所以,只有身死原野之中,然后盼望苍天给予评判是非曲直了。这看似无可奈何,实及“疾痛惨怛未尝不呼天也”。
七、八两句只写其悔恨上当受骗而还朝的万分悲伤。赵幽王无限感慨,追悔莫及,早知如此,不如自杀,身为王侯而饿死,有谁人知道这可怜的下场呢?
最后一句,终于怒不可进,大骂“吕氏绝理”,死后要“托天报仇”。表现出一种金刚怒目式的反抗精神,真可与关汉卿笔下的窦娥形象斗奇争雄了。
最后,刘友到底是在幽禁中活活饿死了。死时,以普通百姓的葬礼埋了这汉朝开国皇帝之子。
刘友用当时流行的“骚体”写出了自己的厄遇,揭露了吕氏的霸道、残忍,强烈地表达了诗作者抿仇雪恨的愿望。言志之诗,不假雕饰,悲愤之情,跃然纸上!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