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南将军 编辑
镇南将军,古代重要军事职官名称,为四镇将军之一。重要将军名号,统兵将领,位次四征将军,掌征伐背叛、镇戍四方。
刘表
镇南将军
刘弘
刘弘(公元?—308年),字和季。沛国相(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少时家住洛阳,与晋武帝同居永安里,又同年共研席。以旧恩起家,累官侍中、荆州都督、车骑将军。他在襄阳期间,讨平了张昌之乱;斩杀了拒不受代的长水校尉张奕;并大力推荐荆州部属守宰。张昌起义后,当时荆州所部守宰多阙,刘弘请求补选,晋帝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他推荐伍朝补零陵太守,皮初补襄阳太守,陶侃为府行司马,蒯恒为山都令,氵示乡令虞潭转补醴陵令,仇勃为归乡令,郭贞为信陵令。朝廷以为皮初虽有功,但襄阳是名郡,名器宜慎,不可授皮初,乃以刘弘女婿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为襄阳太守,其余的人选都同意刘弘的意见。刘弘则说:“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于是他又表奏立有战功的皮初为襄阳太守。结果朝廷同意了他的意见。同时,他还劝课农桑,宽刑省赋,体恤百姓;解除山泽之禁;废军中酒分三等;安抚流民;遣返太乐伶人等等,深得人心。
刘弘的下属对刘弘非常有好感。“弘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
百姓对刘弘“爱悦”。刘弘“卒于襄阳。士女嗟痛,若丧所亲矣。”后来荆襄大乱时,“父老追思弘,虽《甘棠》之咏召伯,无以过也。”
刘弘的遗泽惠及其子刘王番。史载,刘弘死后,以高密王司马略代镇襄阳,结果“寇盗不禁”,后来朝廷起用刘弘之子刘王番为顺阳(今老河口、谷城交界处)内史,江汉之间翕然归心。
吴万雄
吴万雄,丰顺县丰良镇西厢村人,自小勤奋聪颖,十余岁即考得秀才。他博览群书,对古人经世话学之道尤为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常至废寝忘餐。他洞察世务,常议论时政。20岁游京城,在京应试,未中。兵部尚书史可法招徕天下奇才谋士,吴万雄呈上万言书,得到史可法的召见。史可法赏识他的才能,留其在军中参与谋略。
吴万雄在军中精研行军作战的谋略,善于招集义勇并操练有素,使军队战力日盛。每次战斗他都身先士卒,拼力作战,屡战屡胜,被提任为左右都督总兵。他亲率大军连续打败英山六合之敌,致使顺天王乞降。他因战功显赫,擢升直隶大名总兵官。不久,奉调镇守肇庆。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克京城,崇祯帝自缢于煤山。吴万雄闻知,旋即与南明政权协调,共谋匡复明室。
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改国号弘光,封吴万雄为镇南将军,任福宁镇总兵。1646年11月,吴万雄与总督丁魁楚等旧臣拥桂王朱由榔在肇庆代管国事,次年改国号为永历。永历帝授吴万雄左都督挂印平虏将军。唐王称号广州,遣师攻肇庆,吴万雄统兵拒之,在三水县三山口激战,因部将轻信伪降被围困,经力战才突围。永历帝逃奔广西梧州,令吴万雄留守肇庆,他于危难之际,筹防练兵,独力负重。
1648年正月,清将尚可喜、李成栋率兵攻吴并派使者致书招降,为吴万雄怒骂,将招降书投于火中。不久,清军大举攻城,吴万雄督师死守,血战月余不分胜负。无奈城中粮缺,孤守无援,城终被清军攻破。城破后,吴万雄仍亲督部属巷战,亲杀清兵十余人,终因力竭不支而战死。永历帝闻万雄噩耗,震惊哀悼,追赠他为太子太保,特封荣禄大夫。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