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侨州郡县 编辑
侨州郡县,东晋南朝政府按其原籍郡县地名另设立的州郡县地方政府。自西晋永嘉(公元307—313)以来,北方士民相继南渡,大多聚族而居,主要集中于荆、扬、梁诸州。东晋南朝统治者为拉拢南渡士民,在长江南北和梁益通路设置侨州郡县安置侨人,保持其原来籍贯,另立户籍,给以优待特权,不受当地政府管辖。
中文名:侨州郡县
区划:侨州、侨郡、侨县
相关文献:《宋书州郡志》
相关事件:永嘉南渡
为解决问题,东晋南朝曾多次实行合并郡县,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许多侨州郡县被省并。但在省并的过程中,朝廷又往往把一些江南的郡县,转移给侨州郡管辖,使得一些侨州郡有了实际辖地。这样不仅没有彻底消除侨州郡,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混乱了长江中下游固有的地方行政系统。
南方情况
由于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曾发生几次大动乱﹐因而有几次大规模的南迁﹐又形成新的侨州郡县。过一段时期又分割原州﹑郡﹑县土地以为领土﹐于是州郡分割得愈多﹑愈小﹐而且还出现两郡同治一县和两州同治一郡的双头郡县。因此﹐南朝后期地方行政区划十分混乱﹐以至于当时人也弄不清楚。大体南朝侨置的州郡以在今鄂北及苏南﹑苏北﹑皖南者为多。刘裕灭南燕后﹐在今山东境内亦侨置幽﹑冀等州侨县。后来归属北魏﹐北魏多沿而不改。
北方情况
北方政权也侨置州郡。前燕主慕容廆曾在今辽宁省境内置冀阳﹑营丘二郡以处冀州﹑青州流人。西凉主李于甘肃西部立会稽﹑广夏二郡以处南人及中州人。北魏明元帝时﹐于今河南洛阳一带侨立雍州郡县以抚关中流人。东魏时期﹐侨立恒﹑云﹑朔﹑显﹑蔚等州于并﹑肆﹑汾(今山西境)三州﹐以处六镇流民。设立侨州郡以统流人﹐是当时各国统治者争夺人口的一种手段﹐也是笼络大族首领的一种办法。隋统一全国后﹐废除这种办法﹐并省郡县﹐许多侨郡县废罢﹐但还是有不少名称保留下来。
经济发展
东晋南朝尽管行政区划混乱,然而,无可争辩的事实是,自孙吴、东晋以来,因六朝建都江南,促进了长江流域和南方其他地区经济的发展。南北朝以后,经济上长江流域已与黄河流域并驾齐驱,隋唐以后经济重心则进一步南移,长江流域的经济水平超过黄河流域。南迁的九十万人口占当时南方人口的六分之一,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大大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行政辖属
东晋南朝时代,侨州郡县广泛设立乃至成为制度,侨州郡县是相对于原州郡县而言的。然而侨州郡县系统与原州郡县系统并不能够完全对应起来,原州郡县一经侨置,即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侨州、侨郡、侨县设立后,也并不稳定。至于当地州郡县由于侨郡县的插入、迭置以至混合编制,形成了新的地方行政辖属系统,也就是以《宋书州郡志》与为代表的地方行政辖属系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