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索城 编辑

河南省郑州市荥阳的古城

大索城大索城

大索城,即索城, 也称大索亭。 遗址在今郑州市荥阳索河街道老城村 ,春秋郑地,以殷遗民索氏兄弟居此而得名。城北四里又有小索城。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大索城

别名:荥阳老城

位置:河南省郑州市荥阳

出自:《左传·昭公五年》

简介

编辑
春秋郑地,以殷遗民索氏兄弟居此而得名。《左传·昭公五年》:公元前357年“郑子皮、子大叔劳诸索氏。”即此。地理坐标为北纬34°47′15.5″,东经 113°21′39.5″,海拔145米,东西长990米,南北宽642米,总面积635580平方米。

沿革

编辑
大索城,春秋郑地,以殷遗民索氏兄弟居此而得名。一直作为荥阳治下的普通城邑。

晋代八王之乱后,荥阳故城(今郑州古荥镇)的张卓、董迈等人于永嘉元年(公元307年)流亡至此修筑坞堡而成;之后向东扩大规模,改名“大栅城”。

大索城位置示意图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年),荥阳郡治以及荥阳县治由今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迁于此地后,大索城遂有荥阳城之名。

此后经历隋至民国数代一直作为县治,直至1981年县委县政府迁至现索河东岸的新城区,成为“荥阳老城”。

文物保护

编辑
城圈中之夯土城垣几乎不存,存有断断续续的城墙基遗迹,北部和东南部有城基本身,且向城外、城内各10米和20米的区域。城内包括老县衙(原卫校院)、魁星楼、丁氏旧宅等建筑以及遗存之石刻、古树等。

1987年5月6日,荥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荥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下一篇 青州之战

上一篇 二次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