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 编辑

甘肃省白银市下辖县

会宁县会宁县

会宁县,甘肃省白银市辖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5°24′-36°26′、东经104°29′-105°31′之间,总面积6439平方千米;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 。截至2018年,会宁县下辖24个镇、4个乡。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会宁县常住人口401581人 。

会宁县素有“秦陇锁钥”之称,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设置祖厉县,已有2100多年的建县历史。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2020年,会宁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2.47亿元,同比增长4.3%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会宁县

外文名:Huining County

别名:粟州、会州、凤城

行政区划代码:620422

行政区类别:县级行政区

所属地区:甘肃省白银市

地理位置:甘肃省中部

面积:6439 km²

下辖地区:24个镇、4个乡

政府驻地:会宁县会师镇延安街7号

电话区号:0943

邮政编码:730700

气候条件:中温带半干旱气候

著名景点:会宁红军会师旧址、桃花山、铁木山、郭虾蟆城遗址

车牌代码:甘D

地区生产总值:72.47 亿元(2020年)

方言:中原官话—陇中片

县委书记:魏列海

县长:李桐

特产:会宁羊羔肉、会宁砂田西瓜、会宁良谷米、会宁谷子

人口:401581(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历史沿革

编辑

地名来历

会宁县城

祖厉县是会宁县之古称,有西汉安定郡与东汉武威郡属祖厉县之别。最早见诸史册记载的是《汉书·地理志》,在安定郡之条目下有:“武帝元鼎三年置,户四万二千七百二十五,口十四万三千二百九十四,县二十一,”内有“祖厉,莽曰乡礼”的记载。

《后汉书·郡国志》武威郡条目下有:“祖厉故属安定”的记载。可见祖厉建县悠久。而西汉、东汉之祖厉县城具体建在什么地方,方志界尚有争论。1994年版《会宁县志》依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陈守忠之说,认为西汉祖厉县城在靖远河靖坪,东汉祖厉县城为县南十里铺窝铺汉古城;2007年版《会宁县志》载《汉祖厉县城考》(李志中、万全琳)认为西汉祖厉县城在头寨子镇马家堡村河坪;东汉祖厉县城在郭城驿镇大羊营。

会州、西会州、新会州3州名均为会宁县历史沿革中的名称,其中会州之名使用年代最长,1000年左右;西会州、新会州二州名分别使用14年和10年。公元1214年前后则3州治所在今靖远县辖境,此后便迁至-今会宁辖境。

建置沿革

远古时期

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贡》中属雍州。殷、周为西羌所居。战国至秦属北地郡。

两汉三国

两汉时,地居“丝绸之路”北线,用兵河西孔道。据《史记》记载,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置祖厉县(祖厉音嗟赖,以祖厉河而定名),属安定郡,治所在今县北郭城驿镇,有祖厉县故城遗址。公元前一一二年,汉武帝西巡到此。《汉书·武帝记》载;“(元鼎)五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畴,遂逾陇,登崆峒,西临祖厉河而还”。

王莽篡汉,改祖厉县为乡礼县,东汉初,废乡礼,复为祖厉县。安帝永初五年(前111年),迁县治于今会宁县会师镇南十里铺村窝铺村民小组厉河之滨,属凉州刺史部武威郡。

三国时属魏地,隶武威郡。

魏晋南北朝

魏晋以来,会宁之地陷于荒芜。西晋初废祖厉县。惠帝永宁元年(301年),凉州刺史张轨州(今武威)近侧另设祖厉县,后迁县于郭城驿故地。

东晋十六国时,祖厉县前后隶属前凉、前秦、后凉、后秦、西秦5个政权。

南北朝时,北魏太延二年(436年)改祖厉县为祖居,迁址平凉境内,后在今靖远县境内置会宁县,为“会宁”县名之始。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周太祖为西魏相时,置会州会宁县,治所在今靖远县东北。《元和志》载:“后周太祖为西魏相,来巡,会师于此,土人张信謦资犒军,太祖大悦,因置州以会宁为名”。“周太祖置会宁县,属会州。”会宁县自西魏得名,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北周属高平郡乌兰县。隋属平凉郡会宁县。

隋唐时期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设会宁镇,开皇十六年(596年)又复为会宁县,属平凉郡,后改凉川县。

唐属会州会宁郡,所辖会宁、乌兰二县。贞观八年(634年)改会州为粟州,同年又复名会州,属关内道。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会州为会宁郡。代宗广德元年(763年)陷于吐蕃,更名“汝遮”。

宋代

宋属会州敷川县。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党项人克会州,地属西夏。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收复会州,属熙河兰会路。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筑起会州新城(即今郭虾蟆城)。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在州治置敷州县。宣和中(1120年)尝置刺羌城于今翟家所乡张城堡村,时称“甘泉堡”。

金元明清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陷于金,金即在甘泉堡置西宁县(今张城堡西宁古城)。至此,今会宁县境内同时有两县(敷州、西宁)、一州(会州)。

金属会州保川县。又置西宁县,属秦州,治所在今翟家所乡张城堡村,有西宁故城遗址。金宣宗贞祐四年(1216年)十月,升西宁县为西宁州,仍属会州,后又降州为县。宣宗兴定四年(1220年),西夏占会州。宣宗元光二年(1223年)金人收复会州。

元顺帝至正七年(1347年),并县入州,属巩昌路,隶陕西行省;至正十二年(1352年),因会宁地震严重,“诏改会州为会宁州”。

蒙古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八年(1236年),蒙古军占领会州。元初,迁会州治所于西宁县。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并西宁县入会州。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年),诏令改会州为会宁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始置今会宁县,隶陕西布政司巩昌路。会宁县名从此沿用,历经明、清两代,已有600多年历史。洪武十年(1377年)降州为县,隶巩昌路。

清初隶巩昌府。

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截府留县,改属兰山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直属甘肃省;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长征会宁会师期间,曾建县苏维埃政权;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改属甘肃省第九行政检察专员公署(治所临洮)。

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8月22日,成立会宁县人民政府,设会宁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9月22日,会宁分区易名定西分区,会宁为其属县;1985年8月1日,会宁县改隶白银市至今。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会宁县政区地图

1950年代初,全县有5个区,81个乡。1957年,陆续撤并为3区、1镇、29乡。1958年,建立10个人民公社。

1961年,人民公社曾增加到40个。1965年,合并成20个人民公社、1个城关镇。1969年,城关镇撤销并入城关人民公社。

1973年,增设王庙、侯川、太平、青江、马路、草滩、掌里、土木、新庄、塬边10个人民公社。1976年,增设白塬人民公社。1979年,增设柴门人民公社。

1980年恢复城关镇。1983年7月,撤社建乡,城关镇更名会师镇(因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而得名),全县共建乡32个、镇1个。

2000年8月,撤销郭城驿乡,设立郭城驿镇。2001年9月,撤销河畔乡、头寨子乡,设立河畔镇、头寨子镇。

2005年1月,撤销桃花山、王家庙、塬边、掌里、青江驿5个乡,2005年9月,全县辖6个镇、22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284个村、6个社区、2039个村民小组、29个居民小组。

2014年,省民政厅(甘民复〔2014〕154号)批复同意:撤销柴家门乡、侯家川乡,设立柴家门镇、侯家川镇。

2015年,省民政厅(甘民复〔2015〕2号)批复同意:撤销中川乡、汉家岔乡、刘家寨子乡、白草塬乡、大沟乡、四房乡、老君坡乡、平头川乡,设立中川镇、汉家岔镇、刘家寨子镇、白草塬镇、大沟镇、四房吴镇、老君坡镇、平头川镇。调整后,全县辖16个镇、12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

区划现状

截至2020年,会宁县下辖24个镇、4个乡,会宁县人民政府驻会师镇。

会宁县行政区划一览表

行政区划代码

名称

下辖区域

620422100

会师镇

8个居委会:东山根社区、桃花山社区、会师门社区、广场社区、校场社区、枝阳社区、月牙堡社区、钟鼓楼社区。

8个村委会:高家庄村、南十里铺村、西岩山村、南家咀头村、范家湾村、东河村村、稍岔村、蒲杏村。

620422101

郭城驿镇

5个居委会:新城社区、清凉社区、古城社区、祥和社区、园艺场社区。

11个村委会:红堡子村、八百户村、郭城驿村、扎子塬村、腰井村、新堡子村、黑虎岔村、大羊营村、小羊营村、叶家滩村、驮营村。

620422102

河畔镇

1个居委会:古镇社区。

9个村委会:河畔村、中滩村、冯家堡村、两迎水村、车家川村、李家塬村、任王家村、半岔村。

620422103

头寨子镇

1个居委会:祥麟苑社区。

15个村委会:三百户村、共丰村、小寨子村、成牟家村、头寨子村、牛家河村、马家堡村、中湾村、香林山村、牛门洞村、塬边村、八岔村、坪岔村、双坪村、老鸦村。

620422104

太平店镇

13个村委会:兴平社区村、联坪村、万沟坪村、金堂镇村、牛家坪村、太平店村、何家川村、大山顶村、青江村、贾铺村、大山川村、苏家岘村、代家湾村。

620422105

甘沟驿镇

1个居委会:甘润苑社区。

12个村委会:钟家岔村、五十里铺村、东岔村、河西坡村、甘沟驿村、大窑村、六十里铺村、修家岔村、田家坪村、袁岸岔村、吉酉岔村、田家岔村。

620422106

侯家川镇

1个居委会:齐靳社区。

7个村委会:侯家川村、白顾村、葛家滩村、古道岔村、邢郡村、下川村、芦河村。

620422107

柴家门镇

4个居委会:西雁社区、寨子社区、金湾社区、二十铺社区

11个村委会:鸡儿咀村、小西岔村、北二十里铺村、何家门村、阳坡家村、柴家门村、樊郭去村、宝川岔村、寺南岔村、孙家去村、冯严村。

620422108

汉家岔镇

1个居委会:甘泉社区。

12个村委会:花儿岔村、杨家山村、赵家岔村、汉家岔村、大庄村、细岔村、南湾村、阴山村、双庙村、王马山村、荆家坪村、塔寺岔村。

620422109

刘家寨子镇

1个居委会:汇鑫社区。

12个村委会:刘家寨子村、李家寨子村、二塬村、寨柯村、甜水井村、后沟村、斜沟村、袁家塘村、后湾村、李塬村、张家湾村、陈家庄子村。

620422110

白草塬镇

1个居委会:兴塬社区。

8个村委会:九百户村、二百户村、窟坨村、西坡村、上树儿王村、景家庄村、北刘家村、总堡村。

620422111

大沟镇

1个居委会:宝川社区。

14个村委会:新坪村、刘沟里村、宋家坪村、大沟村、厍家去村、郭家庄村、王家集村、通安城村、张家洼村、庄湾村、掌里村、韩家岔村、北山村、孟家窑村。

620422112

四房吴镇

1个居委会:南张社区。

10个村委会:刘家湾口村、范家沟村、四房吴村、大南岔村、坡里张家村、三房吴村、大房吴村、小南岔村、蔺家湾村、朱槽沟村。

620422113

中川镇

1个居委会:南峪川社区。

10个村委会:梁家堡村、高庙村、高陵村、中川村、大墩村、老鸦岔村、三条岘村、化合村、王家磨村、糜岔村。

620422114

老君坡镇

1个居委会:文星社区。

13个村委会:老君坡村、雷保岔村、高石崖村、文家岔村、谢家岔村、阳赵村、窵岔村、谢家埂子村、方家坡村、河口村、沙家寨子村、柳家岔村、张家川村。

620422115

平头川镇

9个村委会:马芦刺咀村、平头川村、青龙山村、李家湾村、任家湾村、双头岔村、张家咀村、柳树沟村、万家去村。

620422116

丁家沟镇

10个村委会:南门川村、郝家川村、梁庄村、窑沟村、金滩村、荔家峡村、慢湾村、沈家洼村、马家岔村、线家川村。

620422117

杨崖集镇

1个居委会:佳旭社区。

12个村委会:杨崖集村、东阳村、罐子峡村、刘家咀村、魏家岔村、厍家河村、红土坡村、陇西川村、王家湾村、姚家坡村、邢坪村、北坪村。

620422118

翟家所镇

1个居委会:平政社区。

12个村委会:翟家所村、观音庙村、张城堡村、六房岔村、高咀村、新智村、焦家河村、陈家崖湾村、夏阳村、张家岔村、塬坪村、杜家大湾村。

620422119

韩家集镇

1个居委会:昌富社区。

8个村委会:云台山村、苟家岘村、谷地场村、东西坡村、袁家咀村、袁家坪村、周家湾村、韩家集村。

620422120

土门岘镇

6个村委会:苏家堡村、安家坡村、土门岘村、杨家岘村、张家门村、张家沟村。

620422121

新塬镇

1个居委会:刘家湾社区。

9个村委会:新塬村、上塬村、杨家河坝村、老庄河村、常家坪村、杨家坪村、孟家塬村、东塬村、甘岔村。

620422122

草滩镇

7个村委会:油房沟村、麦李家村、孔家寨子村、断岘村、殿坪村、杨家川村、姚家岔村。

620422123

新庄镇

8个村委会:巩昌卫村、杜家岘子村、新庄村、寺寨村、中窎村、杨赵家村、杨家岔村、泉坪村。

620422202

新添堡回族乡

13个村委会:新添堡村、道口村、彭家湾村、涝池沟村、炭山沟村、河洼村、回河村、芦岔村、沙家湾村、大寺村、三合村、三岔村、苦水岔村。

620422204

党家岘乡

10个村委会:党家岘村、新民村、梁家河村、毛家坪村、吕堡村、上秀村、庙儿岔村、杨家湾村、砖井村、大寨子村。

620422213

八里湾乡

11个村委会:苟家川村、芦子坪村、八里湾村、大水岔村、复兴村、团结村、旮旯村、富家岔村、百户村、陈家去村、李家湾村。

620422225

土高山乡

6个村委会:红湾村、程家塬村、马家塬村、十百户村、中庄村、上沟村。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地处北纬35°24′至36°26′、东经104°29′至105°31′之间。东依静宁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海原县,南与通渭县毗邻,西靠安定区和榆中县,北与靖远县、平川区相邻。总面积为6439平方千米。

会宁县

地质地貌

会宁县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地带,土地构造复杂,多以变质岩和花岗岩为基底,其上广泛沉积第三系红层和第四系黄土,局部地段出露石灰系、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

会宁县整个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全县以祖厉河为基干,分布树枝状沟壑,遍布“V”形深谷。平均每平方千米土地便有1.07千米的沟壑。总体南高北低,东北角、中西部有海拨2200米的山塬和峰峦。南部、中部为山地,多属黄土堆积侵蚀长梁、梁峁地貌;北部多为川、塬地,为梁峁顶面残塬和河流切割成的沟谷地阶地貌。其地貌大体可分:

黄土堆积侵蚀长梁、梁峁地貌:此地貌在县内广泛分布。梁呈长条形,顶不宽,坡梁长,坡面大,坡度15—25度,多数被现代槽状冲沟切割 ,沟头为“掌地”,在中部有少数呈山间盆地地貌。侵蚀严重地区,梁峁并存,峁顶面积不大,四周斜坡在10度左右。峁梁相接者梁身不长,为沟谷深切,黄土堆积较厚。

黄土堆积侵蚀梁峁顶面残塬地貌:此地貌分布在县境北部祖厉河、关川河两侧,海拔1700—2200米。有白草塬、扎子塬、李家塬等八塬典型峁顶残塬,塬面坡度平缓,一般在5—10度之间。塬缘到谷底切割较深,坡面高且陡,塬面为塬地,沟谷为沟坝地。

河谷平塬地貌:此地貌分布于祖厉河及其支流祖河、厉河、关川河、土门岘河两侧,为宽窄、长短、高低各异的三级河谷阶地,呈树枝状嵌入梁峁丘陵之间。海拔1400—1800米。郭城川、城川、甘沟川等七川为典型河谷平原,高出河床1—3米的一级阶地为河滩,宽数米至数百米,为排洪区;高出河滩10—30米的二级阶地为川地,地势平坦,宽数百米至3千米;高出川地10—30米的三级阶地为坪台地,断续分布于川道两边。阶地多由第四级冲积、洪积物组成,黄土层厚,土质较好。

会宁县风光会宁县风光

会宁县风光会宁县风光

会宁县风光会宁县风光

会宁县风光会宁县风光

会宁县风光会宁县风光

会宁县风光会宁县风光

丁沟梯田丁沟梯田

会宁县风光会宁县风光

会宁县风光会宁县风光

会宁县风光会宁县风光

会宁县风光会宁县风光

会宁县风光会宁县风光

会宁县风光会宁县风光

会宁县风光会宁县风光

会宁县风光会宁县风光

会宁县风光会宁县风光

会宁县风光会宁县风光

苹果丰收苹果丰收

会宁县风光会宁县风光

扬场扬场

月牙堡月牙堡

头寨风光头寨风光

头寨风光头寨风光

头寨风光头寨风光

气候

会宁地处西北内陆,属温带季风气候带的西北边缘部,地介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青藏高原四个气候区和半湿润、半干旱、干旱三个干湿区的交汇区。加之地形东南高而闭塞,西北低而开阔,夏季暖湿气流北上困难,冬季干冷空气长驱无阻,故气候温凉干燥、南北差异大,降水少且分布不均匀,年际变率较大,年内四季分明,日照时数较长,蒸发强烈,无霜期较短,干旱、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

年降水量267.1毫米,年平均气温9.2℃,年极端最高气温34℃,极端最低气温-23.3℃,地面平均温度12.4℃,年无霜期154天。

水文

会宁县主要河流有祖厉河、葫芦河、清水河等三条。

祖厉河,黄河上游支流。位于中国甘肃省中部,兰州市东侧。源出会宁县南华家岭,北流经会宁县、靖远县入黄河。因流域地层含盐碱较多,水味苦咸,故又称苦水河。河水含沙量较高。

葫芦河,是渭河一条较大的支流,古称瓦亭水、陇水。因河床狭窄多曲折,形似“葫芦”得名。发源于宁夏西吉县与海原县交界处的月亮山南麓,向南流经西吉、静宁、秦安, 在天水三阳川与渭河交汇,是渭河的第一大支流。

自然灾害

干旱

干旱是会宁的主要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威胁最大。有气象资料记载的1956--1989年34年中,发生干旱17年,平均每两年发生一次。从出现季节和时段来划分,可分为春旱

会宁教育源远流长,有据可考者始于明代。明代会宁县于城西建孔庙、立学官,后设教谕

会宁县主食以面食为主,菜品具有地方特色,而杂粮食品种类多样,以小杂粮小吃广为出名。菜品主要以会宁羊羔肉、猪肉丸、卷帘子、农家酱大骨头、猪皮冻、凉拌豆芽等为主。小吃以浆水面、苦苦菜、酿皮子等为主。

2013年,会宁评选出了四大美食:会师第一排、爆炒乌鸡块、野蘑菇炖羊肉、开锅羊肉。以及十大名小吃:烤洋芋、麦芽甜饼、德盛昌烧鸡、酿皮、荞面油圈、米黄馍馍、炒荞饼、家产土豆泥、浆水荞面节节、手撕葱花饼等

杂粮小吃

小吃名称

做法及特色

浆水面

最地道的吃法是将浆水用胡麻油炝锅,盛到盆里,用开水调好酸度,等煮好面(可以是荞面节节、小麦面条、手擀碎面等)后盛入碗中,配以胡麻油炝的韭菜、小葱、洋蒜等佐料,再放上咸菜、香菜等,一碗清香四溢、热气腾腾、消暑解渴的浆水面就呈现于食客面前了。浆水面也可以先煮好面(先将土豆切成粗条用胡麻油清炒后煮到微熟,再放入由小麦面、荞面、豌豆面混合擀成杂粮面),完了加入浆水,以微酸为宜,配以咸菜同样味道可口。

扁豆面

将扁豆事先用砂锅文火煮好,后加水煮烂,煮的时候要稍稍加点食用碱,下入菱形旗花面,加盐,加葱花,即成美味扁豆面。

懒疙瘩

也称为跌跳崖,以莜麦面或豆面为主,拌成粘稠状,用铲锅刀盛上,拿筷子一道一道的往锅里面拨,成疙瘩状,锅里还有洋芋块,调上酸菜,因做法方便简单就叫懒疙瘩。

搅团

搅团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的特色小吃,根据主要用料不同,分为荞面搅团、玉米搅团和洋芋搅团。适量水烧开,倒入适量面粉,边下面粉边搅拌,成品为搅团。

糁饭

制作方法类似搅团,将小米下入锅中,足量水,煮烂。边搅动边下面粉,搅至糊状,即为成品。

洋芋懒饭

将切好的洋芋菜炒半熟加入各种调料,再加入适量水,把擀好的面切好了盖在洋芋菜上,等焖熟后翻搅匀即可食用。

摊血馍

将新鲜的猪血倒进荞面盆里迅速混合搅拌稀释备用。土灶头麦秆柴火热锅,倒进少量的面糊煎成薄饼,“摊饼“色泽棕色,轻轻一揭就可以出锅,圆圆的一张张像纸一样叠加起来,放凉切菱形小方片待用。

酿皮子

在陕西叫做“凉皮”。但它和陕西等地的稍有些不同,主要区别在于食材。具体做法是:和好白面,用水洗并且搓出面筋,用蒸笼蒸熟,冷却后切条,伴以相关的调料便可食用。味道是酸、辣、麻混为一体,具有清凉、柔滑、水嫩的特点。

麻腐菜角

北京叫菜盒子,即把炒好的菜馅放入擀好的面皮中,粘好后放入锅中,再放上油烙熟了即可。它与北方普遍的“菜合子”做法基本相同,但馅儿不多见,也只有会宁和周边的几个县才有。

锅盔

区别于湖北锅盔,将发酵和好的白面,放在炉子上的烤锅里,小火慢烤而成很厚的饼,表面形成焦黄的盔甲状纹路,故称锅盔。

油圈圈

将玉米面,荞麦面,白面,发酵粉,加入盆中加水搅拌均匀。揉成面团发酵2倍大,用勺子舀出一小块揉圆,然后放层笼布,压扁,抠出中间部分。放入油锅中火炸,炸至金黄。捞出即可。

糜面碗钵子

用小米面、玉米面、谷(粟)子面等做的类似窝头的食品,由于将和好并经发酵的面放在碗里颠成扁圆状蒸熟,故称碗拔子。

血肠

就是用剁的猪肉加葱(也有加洋芋的)拌成馅,然后灌入猪大肠,蒸熟即可食用。蒸的时候需要用针来回轧眼放气,否则就会胀破,难以体现当地特色口味。蒸熟切成片拌上蒜泥,便可享用。

苦苦菜

将采摘好的苦苦菜摘叶洗干净,焯水,凉水浸泡,拧干水分备用,根据口味,调自己喜欢的味道,加入五谷醋,以及亚麻籽油,少量酱油,辣椒丝,蒜片,即可使用。

戏剧

在会宁,秦腔、眉户、皮影戏较为普及。 在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的融合方面,会宁创排了红色三部曲现代戏《重逢会宁》《会师前夜》《红色热土》。 其中本土编排大型秦腔剧代表有《郭虾蟆》、《一扇门》,并均在兰州人民剧院和兰州音乐厅参加演出活动。

本土编排大型秦腔剧代表

大型红色现代戏

眉户剧《重逢会宁》、眉户剧《会师前夜》、秦腔剧《红色热土》、秦腔剧《一扇门》

大型历史剧

秦腔剧《郭虾蟆》

参考资料来源

社火

会宁社火

会宁以前有春社、秋社的祭祀活动,后来演变成春节期间的社火。民国及其以前除大灾年外,一般年年都有。1949年后,增添了秧歌队等新内容。1954年元宵节,调集城乡社火100多家,在四千会广场演出,灯火辉煌,弦歌悠扬,万人空巷,热闹异常。1960年社火绝迹,1963年后又渐恢复。“文革”十年,基本停止。1976年后,人民安居乐业,社火逐年兴盛。传统项目有:腰鼓 、旱船、推车、龙灯、高跷、高抬、纸马、舞狮、太平鼓等 。

建筑

陇中北部山区的景泰、会宁、靖远、通渭等地的民居建筑风格一致,建筑材料为土、石、砖、木等。合院式民居是最普遍的居住形式。

靖远县、会宁县与兰州市榆中县为邻,受兰州地区环楼四合院建筑形制的影响,这里的四合院称为“四合房”。由于本区域建筑材料相对匮乏,它不像经济发达地区的四合院那样规整,围墙均夯筑而成,在院落内三面或四面修建房屋,房屋的墙体有四种结构:一种是下半部黄土夯筑,上半部川土坯(当地称为“基子”)和草泥砌筑;第二种是土坯砌筑,土坯砌墙技水比较发达,房屋的后檐墙用“大拉”(墙厚37厘米),侧墙用“立卧”(墙厚30厘米),前墙用“单封”(墙厚20厘米),而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在墙体下碱部分(勒脚)砌三至五层砖;第三种是黄土夯筑,全部用土夯筑而成,结构分橡打墙与版打墙两种;第四种是草泥垛墙,系草把与泥巴砌筑而成,一般砌成空斗式,承重能力较差,多用于体量较小的房屋。在这一区域内,房屋形制多为单面坡瓦曲,屋檐、门窗均朝向院内,便于收集屋顶的响水。在早期经济闲难时期,这种房子是陇中北部广大地区群众的主要住宅形式,现多用于圈养牲畜、磨庑、厨房,或用于看守田园的临时歇息之所。

20世纪70年代以来,陇中各地农村地区修建新式居民点,打破了传统四合院格局,采用一致坐北向南、高低一致的砖瓦房,房屋之内设套间。今城镇、近郊居民除修建砖木结构房屋外,还修建二层楼房。

风景名胜

编辑

会宁是中国十大文化休闲旅游县 ,历来有会宁八景的说法。截止2019年,全县有173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 有会宁红军会师旧址、郭蛤蟆城遗址、张嗣功旧居、铁木山、米家峡水库、关川道堂等各级著名旅游景区。会宁县有国家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2个。

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

会宁红军会师旧址-会师楼会宁红军会师旧址-会师楼

会宁红军会师旧址-会师塔会宁红军会师旧址-会师塔

会师塔(摄影/冷月)会师塔(摄影/冷月)

会师楼(摄影/冷月)会师楼(摄影/冷月)

黑虎岔庙湾湿地(摄影/周新刚)黑虎岔庙湾湿地(摄影/周新刚)

铁木山(摄影/周新刚)铁木山(摄影/周新刚)

铁木山(摄影/周新刚)铁木山(摄影/周新刚)

大美会宁——杨集板蓝根花海•星空(摄影/冷月)大美会宁——杨集板蓝根花海•星空(摄影/冷月)

王磨湿地(摄影/周新刚)王磨湿地(摄影/周新刚)

大美会宁——魅力中川•风电魅影(摄影/冷月)大美会宁——魅力中川•风电魅影(摄影/冷月)

红军长征胜利景园红军长征胜利景园

红军长征胜利景园红军长征胜利景园

桃花山桃花山

桃花山桃花山

桃花山桃花山

会宁钟鼓楼会宁钟鼓楼

会宁八景

会宁旧八景

万寿晨钟、雪山积玉、硝岸堆银、连城夕照、屈吴晴岚、黑池灵湫、桃花艳岭、九泉春水等

会宁新八景

会师名园、桃岭流丹、香林翠峰、东山叠翠、古驿平畴、米峡锁波、明心故居、侯川秀野等

会宁县国家A级旅游景区(截至截至2023年11月15日)

名称

所在地

批准时间

国家等级

会宁红军会师旧址

会师镇

2008年

AAAA级

红军长征胜利景园

会师镇

2020年

AAAA级

会宁县状元红新农庄旅游景区

会师镇

2022年4月

AAA级

会宁南川·红军村旅游景区

丁家沟镇

2023年

AAA级

参考资料来源

会宁境内主要景点

景点类别

景点名称

革命历史

会宁红军会师旧址(4A)、大墩梁红军战斗旧址、慢牛坡战斗遗址。

历史遗迹

牛门洞遗址,郭蛤蟆城遗址,西宁城遗址,武举城遗址,通安城遗址,甘沟驿遗址,郭城驿遗址,张嗣功旧居。

人文景观

会宁县状元红新农庄旅游景区(3A),会宁南川·红军村旅游景区(3A),会宁县长征农场,会宁县牡丹园,杏花村·厍弆(厍弆村)、紫香•童家湾、谷仓•田家坪。

自然风光

铁木山,桃花山,清凉山,齐靳湿地,米家峡水库,王家磨湿地 ,黑虎岔庙湾湿地。

宗教古迹

石祖娘娘庙,河桥山福荫寺,关川道堂。

主题场馆

会宁县博物馆,会州博物馆,会宁教育展馆。

参考资料来源

地方特产

编辑

会宁的荞麦米、良谷米、胡麻油、苦荞茶、杏仁露、马铃薯淀粉等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其中荞麦米和良谷米被农业部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 2022年7月8日,会宁胡麻油上榜2022“甘味”旅游产品名录。 同时会宁胡麻油也被原国家质检总局通过2017年第117号公告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对其地理标志产品实施保护。 2023年9月,“会宁小扁豆”和“会宁苦荞麦”入选2023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会宁已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物种

会宁谷子

会宁红葱

会宁莜麦

会宁藜麦

会宁高原夏菜

会宁牡丹

会宁亚麻子油

会宁扁豆

会宁糜子

会宁马铃薯

会宁荞麦

会宁党参

会宁黄芪

会宁土蜂蜜

会宁板蓝根

会宁甘草

会宁牛蒡子

会宁核桃

会宁苹果

会宁紫花苜蓿

会宁牛肉

会宁粉条

会宁羊羔肉

会宁山羊肉

会宁良谷米

会宁文冠果

会宁地达菜

会宁砂田西瓜

参考资料来源

著名人物

编辑

郭虾蟆(1192年—1236年),又名郭斌。会州(今会宁)人。他家世代为保护家园的射手。金宣宗时,他与兄禄大都以善射而应募从军。兴定初年,禄大因军功卓著,被遥授同知平凉府兼会州刺史,进官一阶,赐姓颜盏,镇守会州,虾蟆随兄在军中。后屡立战功,得到金哀宗的重用。金亡后三年,郭虾蟆仍旧困守孤城,战到了最后一刻,自焚而死。

曹铭,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乙丑科进士,官至督察院都御史。论谏刚直,年三十四岁以直谏死。

张勋,字鼎彝,明正统四年(1439年)乙未科进士。官至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

栗在庭,字应凤,县城东关人。明隆庆二年(1568年)戊辰科进士。官至提按察使。在职时,廉洁自律,体察民情,修黄河石堤,复查积案,减刑疏弊,清匪安民,有清明之颂。

焦腾汉,字凌宵,翟家所乡人。清乾隆二年(1737年)丁巳科进士。官至贵州安龙镇总兵。

参考资料来源:

荣誉称号

编辑

1997年,被甘肃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2000年5月13日,会宁被省、市确定为创建“无毒县”县(市)之一。

2002年8月,会宁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评为“中国小杂粮(荞麦、豌豆、良谷、莜麦)之乡”。

2003年8月,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评为“中国小杂粮之乡”。

2004年1月,会宁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评为“中国肉羊之乡”。

2008年,会宁被列入 2008年全国红色旅游十大亮点之一 。

2009年12月24日,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2010年,被甘肃省评为全省牛羊产业大县建设先进县。

2010年4月,被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及国际休闲产业协会评为“中国十大文化休闲旅游县”。

2010年8月,被中国旅游业联合会、中国城市建设发展促进会评为“中国优秀红色文化旅游名县”。

2012年5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评为2009-2011年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先进示范县”。

2012年9月5日,会宁县被国务院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之列。

2012年10月,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2012年12月,被评为“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县”。

2013年8月,会宁也被中国特产之乡委员会评为“中国亚麻籽之乡”。

2013年8月,在第十一届中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荣获“中国十佳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红色旅游示范城市”。

2014年,会宁县被评为“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旅游名县”之列。

2016年,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名单

2016年,被国家教育部列为国家试点县。

2017年4月,被甘肃省交通运输厅评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2017年6月12日,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50个“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之一。

2018年8月5日,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确定为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

2018年9月入选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

2018年,成功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2019年,会宁县摘帽退出全国贫困县之列。

2019年,会宁县被确定为甘肃省第三批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

2019年12月25日,会宁县侯家川镇葛家滩村荣获首批“国家森林乡村”称号

2020年6月30日,会宁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10日,入选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

2020年,会宁县党家岘乡党家岘村荣获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称号

2020年,会宁荣获甘肃省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9月,会宁县被《小康》杂志社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百佳县市”。

2020年10月,会宁县入选“2020中国城市品牌形象百优县市”榜单。

2020年12月,被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县区”。

2020年12月,会宁县被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被确定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核心区。

2021年4月26日,会宁县在第四届国际旅游年会“艾里缇斯”奖颁盛典上荣获“中国美丽乡村特色旅游县”奖项。

2021年6月,会宁县入围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

2021年9月8日,会宁县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9月,会宁县在西安举行的“美丽中国文旅经济发展论坛”中成功入选全国优秀文旅城市榜单,被授予“美丽中国·最佳宜居宜业宜游名县”和“美丽中国·红色文化旅游名城”称号。

2022 年1月21日,会宁县被甘肃省重新认定为省级卫生县城。

2022年8月,会宁县被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

2022年10月,会宁县上榜“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2022年11月11日,会宁县上榜“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名单。

2022年12月,被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评为第八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2022年12月,会宁县被水利部列为全国第五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3年7月被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军区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县”。

2023年9月,会宁县被命名为“甘肃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2023年12月28日,会宁县被国家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2024年3月,会宁县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城市名片

编辑

中国肉羊之乡

中国小杂粮之乡

中国亚麻籽之乡

中国优秀红色文化旅游名县

中国十大文化休闲旅游县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西北教育名县

中国优秀红色旅游目的地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高考状元县

博士之乡

-

下一篇 秦长城

上一篇 同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