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曰 编辑

汉语词语

读曰读曰

读曰,汉语词语,拼音是dú yuē,意思是古代注音兼释义用语,表示注释古书中的同音假借字。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读曰

外文名:Read

拼音:dú yuē

释义:古代注音兼释义用语

出处:《礼记·曲礼上》

解释

编辑
古代注音兼释义用语,表示注释古书中的同音假借字。

出处

编辑
《礼记·曲礼上》“以箕自乡而扱之”汉郑玄。注:“扱读曰吸。”

词语辨析

编辑
段玉裁《周礼汉读考·序》说:“读为、读曰者,易其字也,易之以音相近之字,故为变化之词。”“变化主乎异,字异而义憭然也。”所谓“易字”,即换用本字以释借字。例如《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郑笺:“泮,读为畔。”“泮”本为“诸侯飨射之宫也”(《说文系传》),在此处为涯岸之义,郑谓为畔之借字。《礼记·乐记》:“武坐,致右,宪左。”郑玄注:“宪,读为轩,声之误也。”此谓“宪”为“轩”之借字,假借的缘由是二字声近误用。《尚书·舜典》:“播时百谷。”郑玄注:“时,读曰莳。”“时”无种植义,所以以“莳”读之则意义了然。

例如《淮南子·主术训》:“器械不苦而职事不嫚。”高诱注:"苦读盬。嫚读慢缓之慢。"即谓"苦"、"嫚"分别为“盬”、“慢”的假借字。盬是不坚牢的意思,慢是缓的意思。《汉书·息夫躬传》:“京师虽有武蠭精兵,未有能窥左足而先应者也。”苏林注:“窥音跬。”意谓跬为正字,窥为借字。跬是半步的意思。

与读若(读如)一样,读为(读曰、读、音)也有以本字为训的情况例如《汉书·高帝纪》:“五月丙寅,葬长陵。已下。”苏林注:“下音下书之下。”“下”字旧有上去二音,此说既定其音为去声,实际上也就明确其义,指出“下”是送下的意思。这种情况后来学者称为“破读”。

下一篇 假借字

上一篇 北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