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曰 编辑
汉语词语
读曰,汉语词语,拼音是dú yuē,意思是古代注音兼释义用语,表示注释古书中的同音假借字。
中文名:读曰
外文名:Read
拼音:dú yuē
释义:古代注音兼释义用语
出处:《礼记·曲礼上》
古代注音兼释义用语,表示注释古书中的同音假借字。
《礼记·曲礼上》“以箕自乡而扱之”汉郑玄。注:“扱读曰吸。”
段玉裁《周礼汉读考·序》说:“读为、读曰者,易其字也,易之以音相近之字,故为变化之词。”“变化主乎异,字异而义憭然也。”所谓“易字”,即换用本字以释借字。例如《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郑笺:“泮,读为畔。”“泮”本为“诸侯飨射之宫也”(《说文系传》),在此处为涯岸之义,郑谓为畔之借字。《礼记·乐记》:“武坐,致右,宪左。”郑玄注:“宪,读为轩,声之误也。”此谓“宪”为“轩”之借字,假借的缘由是二字声近误用。《尚书·舜典》:“播时百谷。”郑玄注:“时,读曰莳。”“时”无种植义,所以以“莳”读之则意义了然。
例如《淮南子·主术训》:“器械不苦而职事不嫚。”高诱注:"苦读盬。嫚读慢缓之慢。"即谓"苦"、"嫚"分别为“盬”、“慢”的假借字。盬是不坚牢的意思,慢是缓的意思。《汉书·息夫躬传》:“京师虽有武蠭精兵,未有能窥左足而先应者也。”苏林注:“窥音跬。”意谓跬为正字,窥为借字。跬是半步的意思。
与读若(读如)一样,读为(读曰、读、音)也有以本字为训的情况例如《汉书·高帝纪》:“五月丙寅,葬长陵。已下。”苏林注:“下音下书之下。”“下”字旧有上去二音,此说既定其音为去声,实际上也就明确其义,指出“下”是送下的意思。这种情况后来学者称为“破读”。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