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刺 编辑
美刺是中国古代关于诗歌社会功能的一种说法。“美”即歌颂,“刺”即讽刺。
中文名:美刺
类型:古代关于诗歌社会功能的一种说法
含义:“美”即歌颂,“刺”即讽刺
出现时间: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人们已开始认识到诗歌美刺的功能。如《国语·周语上》记载召公谏厉王时所说:“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献诗”而供天子“斟酌”,就是由于其中包含着美刺的内容。其他如《国语·晋语六》、《左传·襄公十四年》及《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也有诸如此类的记载。《诗经》中也保留着一部分刺诗。到了汉代,以美刺论诗,成为一种普遍的风尚。清人程廷祚指出:“汉儒言诗,不过美刺二端。”。(《诗论十三再论刺诗》)说明汉儒评论诗歌,大都是从美刺两个方面着眼的。
近代
近代《毛诗序》在谈到“美刺”时,还谈到所谓“正变”,以美诗为“正”,以刺诗为“变”,可见在汉儒的心目中,是把美诗作为正宗,把刺诗作为变调的。但在历代诗歌创作实践中,那些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美诗,绝大多数没有太大价值;真正有价值的,倒是那些揭露、批判现实的刺诗,正是它们,显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
封建社会
在封建专制主义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统治者在提倡美诗的同时,认识到刺诗也是帮助他们“观风俗,知得失”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加以倡导,并主张“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表现了一定的政治气魄。但他们从维护统治者尊严和维护封建礼治出发,又对刺诗作了种种限制,如强调“主文而谲谏”、“止乎礼义”等,这就使得刺诗的功能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