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公东征 编辑
周公东征,是约公元前1042年至公元前1040年周公姬旦(周公旦)为巩固周朝统治,平定“三监”及武庚叛乱,征服东方诸方国的战争。
周武王死后,周成王继位,时年13岁,周公就辅助成王理政。但是周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不服,就散布谣言,说周公要篡夺皇位,与纣王之子武庚纠合,联络一批殷商的贵族,并且煽动东夷几个部落,联合起兵清君侧,史称三监之乱。
周公力劝召公(周武王的弟弟)支持东征,在召公支持下,周公调动大军,率军东征。
在战争中,周公团结内部,采取军事攻势与政治争取并举的谋略,及先弱后强、各个破敌的作战方略,首先以重兵沿武王伐纣路线,直取朝歌,击溃武庚所部,攻占管叔、蔡叔治地,杀武庚、诛管叔、放逐蔡叔,贬霍叔为庶人。继之进兵东南,采用先弱后强的方针,先攻徐、淮等九夷。经连续作战,攻灭熊、盈族17国,迁殷民于洛邑(今洛阳)。最后才挥师北上攻奄,迫使奄国投降。随之,蒲姑等国也相继降服。至此历时三年的周公东征胜利结束。
参见词条:三监之乱、周成王、武庚 |
周公画像
武庚见有机可乘,便与管、蔡串通起来,在周成王元年(约前1042年)秋季,联合东方旧属国奄(今山东曲阜旧城东)、蒲姑(又作薄姑,今山东博兴东南)及徐夷、淮夷起兵反周。叛乱势力遍及今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
周公旦面对来自内外两方面的敌对势力,多方权衡,决定兴师东征。
参见词条:大诰 |
周公东征连环画
于是姜子牙和召公不听信流言,周朝内部加强了团结。随后,周公让召公留守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北),处理后方政务;授予齐侯姜子牙以征伐叛逆的权力;并昭布天下,联络和调集各地诸侯,于周成王元年(约前1042年)年秋亲自率师东征叛军。
在出征前的占卜仪式上,周公向臣子们讲了一番话,他说:“殷人刚刚恢复了一点儿力量,就想乘着我们内部混乱,起来造反。重新夺回他们已经失掉的权位,说什么他们‘光复旧业的机会到了!’妄图再让我们成为他们的属国。这是白日作梦!我告诉大家,殷人里头有一伙人,愿意出来帮助我们,有了他们的帮助,我们一定能够平定叛乱,一定能保住文王和武王的功业”。又说:“我们小小的周邦,是靠了上天的保佑才兴盛起来的,我们承受的是天命。 为了这次出征,我又占卜了一次,卜兆表明,上天又要来帮助我们了,这是上天显示的威严,谁都不能违抗,你们应该顺从天意,帮助我成就这个伟大的事业”。 周公的话,被史官记载下来,这就是《尚书》里的《大诰》。
壁画:周公东征
周成王二年(约前1041年)年初,周军继续东进,直取朝歌。朝歌城内的殷人大为震惊,武庚连忙组织军队抵抗。周军击溃武庚所部人马,武庚被杀(一说败逃,不知所终)。周公同时分兵一路直取管叔驻地卫,迅速消灭了管叔的武装,占领了城邑,管叔也被杀死。接着周朝军队攻克蔡叔驻地鄘,捉到蔡叔将他囚禁在郭凌(一作郭邻)。
周公东征
周成王三年(约前1040年),周军北上攻打奄国。周军占领奄国西、南两边的邻国。奄国势孤,国君被迫投降。奄是商朝的旧都,周公翦灭奄国是对殷商势力的重大打击。丰(今山东省青州市西北)、蒲姑(又作薄姑、敷古,今山东省博兴县东南)等国也相继投降。
社会评价
周公东征在西周开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继武王伐纣之后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镇压了商朝贵族残余势力的反叛,巩固了周朝的统治。在作战指导上,周公旦团结内部、各个歼敌、军事攻势与政治争取并举的谋略,及先弱后强的作战指导,均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军事思想。
历史评价
《史记·鲁周公世家》:武王既没,成王幼孤。周公摄政,负扆据图。
《毛诗正义》:武庚与淮夷叛而作乱,将危周室。周公东征而灭之,以救周室之乱也。
朱熹:既破我斧,又阙我斨,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宋伯姬:古者周公东征则西国怨。
《史记·周本纪》
《艺文类聚》卷二十七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