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本通俗小说 编辑
《京本通俗小说》是无名氏编著的短篇话本集,原有篇目数亦不详。1915年由缪荃孙刊印,仅刻七篇,收入《烟曲东堂小品》丛书。
该话本集包括《碾玉观音》《菩萨蛮》《西山一窟鬼》《志诚张主管》《拗相公》《错斩崔宁》《冯玉梅闭圆》。 《京本通俗小说》中的作品不仅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刻画,尤其是心理描写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宋元时的社会生活及风俗人情。
此七篇话本为已知最早的宋人说话话本,对研究宋元话本具有很高的价值。
作品名称:京本通俗小说
作者:无名氏
文学体裁:短篇话本集
首版时间:1915年
字数:54000
《碾玉观音》和《志诚张主管》描绘了青年男女敢于向封建礼教挑战,渴望和追求自由恋爱的故事。
《冯玉梅团圆》,由各自独立成篇的两个故事组成,一是“交互姻缘”,一是“破镜重圆”。每则故事都以动乱时期夫妻的悲欢离合为主。
《错斩崔宁》《菩萨蛮》属“公案”话本。《错斩崔宁》写刘贵经商破产,从岳父处借了十五贯钱,回来乘兴同奏妾陈二姐开了个玩笑,说这些钱是把她典当与人而得的。陈二姐信以为真,急回娘家,路上遇见卖丝的青年崔宁,两人结伴同行。岂知刘贵当夜被杀,十五贯钱失窃。陈二姐和崔宁被邻里扭送到官府。府尹不问情由,胡断他们有奸情,谋财害命,将二人屈打成招,处以死刑。作者大声疾呼“做官的切不可率意断狱,任情用刑,也要求个公平明允”,否则“冤魂也须放你不过”。
另外,还有鬼怪故事篇《西山一窟鬼》和写王安石变法的《拗相公》。
卷数 | 名称 | 故事发生的年代 |
---|---|---|
卷十 | 碾玉观音 | 绍兴年间。 |
卷十一 | 菩萨蛮 | 大宋高宗绍兴年间。 |
卷十二 | 西山一窟鬼 | 绍兴十年间。 |
卷十三 | 志诚张主管 | 无年代,但云东京汴州开封事。 |
卷十四 | 拗相公 | 先朝。 |
卷十五 | 错斩崔宁 | 高宗时。 |
卷十六 | 冯玉梅团圆 | 建炎四年。 |
每题俱是一全篇,自为起讫,并不相联贯。
关于《京本通俗小说》的成书时间问题,自缪荃孙于1915年刊行以来,学术界的意见并不一致,有相信缪荃孙跋语所言“的是影元人写本”者,有认为是明代出现者,也有认为此书乃缪荃孙伪造者。还有人认为《京本通俗小说》当出于“三言”之后,编纂者可能看过其中某些单篇的古本,或根据“三言”某篇所标明为“宋本”“古本”者,最终参以“三言”中的对应篇目,略作修改而成。
《碾玉观音》中人物。秀秀是小手工业者的女儿,她敢于反抗,性格泼辣大胆,对爱情生死不渝,即使做了鬼也要与自己所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她这种坚贞执著的爱情和坚强不屈的性格很感人。
小夫人
《志诚张主管》中人物。她原是王招宜府里的侍妾,因失宠,被转嫁给六十多岁的线铺富商张员外。她十分痛苦,不甘依附于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头子,爱上了店里的主管张胜。由于转嫁时她带走王招宜的一百零八颗明珠,事情披露后,迫而自缢。死后,她的鬼魂继续追求张胜。张胜心坚如铁,以主母相待,并不及乱。未几,张员外出监,来到张胜自开的线铺,说明了因明珠事而遭官府拘禁,小夫人自吊身死的经过。张胜大骇,恳求小夫人饶命。小夫人知道露出破绽,被迫离开了张胜。
崔宁
《错斩崔宁》中人物。他是卖丝而得到十五贯钱的青年,和陈二姐结伴同行。不料当晚贼人静山大王闯入刘家偷钱,被刘贵发觉。静山大王劈死刘贵,携钱潜逃。第二天邻居发觉后告官追捕,见崔宁与陈二姐同行,身边正好有十五贯钱,就把二人解送官府。二人被屈打成招,同被处死。
思想主题
《京本通俗小说》的七篇话本中,《碾玉观音》《错斩崔宁》两篇在思想、艺术成就上较为突出。《碾玉观音》塑造了一个为追求爱情与人身自由不畏强权的女性形象。小说中,璩秀秀的挣扎反抗以及她从脱逃到死后婚姻爱情多次被毁灭的不幸遭遇,揭露出封建统治下劳动人民被残酷迫害的命运,封建统治者奢侈无度、权力无边、残忍无道的本性也暴露无遗。这个故事折射出当时社会不同的阶层各自的思想意识形态,反映了广大下层平民百姓对统治者的态度和心理,以及要求做人的权利、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错斩崔宁》反映了对于封建社会官僚的不满,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
《西山一窟鬼》是一篇荒诞无稽的鬼故事,但里面的人物描写比较生动,也反映出一些社会生活的侧景。
《拗相公》写王安石推行新法不得民心的故事,反映了宋代反对新法派的思想倾向。《冯玉梅团圆》一篇通过农民起义的动乱背景,歌颂了一个封建官僚的女儿身陷义军之中,嫁与范希周,而在义军被征服后,仍能感恩誓不另嫁的节操。
艺术特色
第一,以描写真实的人生和市民的日常生活为圭臬。
话本小说是城市都会市井生活的万花筒。在表现市民生活时,话本作者大多通过人生真实图画的描绘,来表达鲜明的爱情。如《错斩崔宁》是一则描写无辜的陈二姐与崔宁被封建官吏判处死刑的故事。小说没有描写轰轰烈烈的事件,也不去表现惊天动地的英雄,而只是冷静地叙述发生在市民社会中的这则公案奇闻。卖糕人的女儿,卖丝的村民,经商的小市民,因“酒后的一句戏言”而各自殒命。
第二,“悬念”和“巧合”的运用,使故事情节的发展跌宕多姿。
“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今古奇观》序),是话本小说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而生动丰富的情节发展又是其最基本的“因子”。话本作者为了吸引听众,在结构故事时调动一切艺术手段,以增强情节的委婉曲折,引人入胜。
第三,真幻结合,虚实相生。
《京本通俗小说》中有三篇小说出现了鬼魂。《玉观音》《志诚张主管》中璩秀秀和小夫人死后都化作鬼魂,仍着爱着崔宁和张胜;《西山一窟鬼》中,吴洪落第,思慕娇妻美妾,谁知竟受西山之鬼的嘲弄。
这些鬼魂的出现,用现代眼光看来,自不免有某种荒诞的成分。但它却是当时的话本作者为渲染小说的主题思想而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段。如《碾玉观音》的情节植根于社会的现实生活,但作者为了表现正义终将伸张,奸邪定会受惩以及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学理想,特意设置了秀秀鬼魂的上场,较完满地实现了作品的创作主旨。这种以“真”“实”为主的真幻结合,虚实相生,使小说在描写社会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又披上了一件浪漫主义的外衣,人物的思想性格更具光彩,亦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第四,语言生动明快,简洁活泼,富有个性化
作为口头讲唱文学的话本,无论是在田间广场还是瓦舍勾栏演出,总以招揽听众为第一要务。因此,语言的生动明快,简洁活泼和富有个性化就成为话本小说的美学追求之一。综观这七篇小说,叙述者用的全是高度口语化的语言,把各种特定的人物和事件讲述得历历如现。至于演出时的韵文,话本作者也力求口语化,以使老妪和童子一听就懂。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