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魏策四 编辑

战国时期刘向创作的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魏策四战国策·魏策四

《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原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战国策·魏策四

作品别名:《国策》

作者:刘向编订

创作年代:战国时期

作品出处:《战国策》

文学体裁:国别体史书

:魏国的政治实录

原文

编辑

南辕北辙的照片

魏王(魏惠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於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译文

编辑
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管衣着不整,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的人一样了吗?

龙阳泣鱼

编辑

成语解释

龙阳君从钓得大鱼而要抛弃小鱼,联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亦有可能像自己要抛弃小鱼那样为魏王所遗弃,因而流泪。

成语出处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

成语繁体

龙阳泣鱼

成语简拼

lyqy

成语注音

ㄌㄨㄙˊ ㄧㄤˊ ㄑㄧˋ ㄧㄩˊ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例子

妾蒙主人恩宠无比,但恐春老花残,主上恩移宠衰,使妾有龙阳泣鱼之悲,班姬题扇之怨,奈何?★元·白朴《梧桐雨》第一折

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於天下。

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

下一篇 安陵君

上一篇 五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