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王 编辑

春秋时期楚国国君

楚文王楚文王

楚文王(?-前675年),芈姓,熊氏,名赀。楚武王之子, 母为邓曼。 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前690年 - 前675年在位)。

楚武王五十一年(前690年),楚武王在伐随途中去世。熊赀继位,是为楚文王。 在位期间,多次迁都,建设为郢。 北上征伐,先后兼并申、息、邓等国,娶息妫为夫人,并设县管理新占地域。 在他的努力下,楚国疆域北抵伏牛山及汝水之南,东至淮河上游,成为雄踞南方的大国,陈、蔡开始臣服于楚。 楚文王十二年(前678年),攻打郑国,开始参与中原争霸。 楚文王十五年(前675年)春,败于巴军,转而东袭黄国取胜,同年六月于返郢途中病逝。 其子熊艰即位,是为楚堵敖

楚文王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君主。他颁布成文法保护私有财产,大大推进了楚国的法制建设 ;占领南阳盆地,修筑边境长城,为楚国创造了可贵的发展机遇。 楚国自此强大起来。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熊赀

别名:楚文王

谥号:文

姓:芈

氏:熊

所处时代:春秋

民族族群:华夏族

逝世日期:公元前 675年

逝世地:湫

前任:楚武王

继任:楚堵敖

主要成就:颁布成文法,保护私有财产兼并邓、申、息三国并设县迁都于郢,建设方城

在位时间:前690年 - 前675年

人物生平

编辑

即位灭申

熊赀早年受过严格教育,他的师傅是从申国请来的,史称“保申”(亦称葆申)。因楚武王在位长达五十一年,所以熊赀继位时已人到中年了。

楚武王五十一年(前690年),熊赀的父亲楚武王在伐随途中去世,熊赀继位,是为楚文王。 楚文王继位后,从疆郢几经周折迁都到为郢。 后来为郢成为春秋时期楚国最主要的都城。

楚文王二年(前688年)冬天,楚文王举兵北上讨伐申国(今河南南阳)。楚、申之间有邓国(今湖北襄樊一带),楚伐申,必须假道于邓。邓与楚为姻亲,当时的邓国国君邓祁侯是楚文王之舅。楚文王引兵过邓时,邓祁侯说:“楚文王是我的外甥。”于是让他停在邓国,设宴款待他。骓甥、聃甥和养甥请求邓祁侯杀掉楚王,邓祁侯不许,于是三人说:“亡邓国者,必是此人。等到他灭了申国,再来灭邓国,就好像咬噬您的肚脐一样,再也来不及图谋应付了。要杀他,只有乘这个时候。”邓祁侯不听,按正规的礼仪接待楚文王后,楚文王继续北上,攻灭了申国,将申变成楚国的一个大县。此时,邓虽幸存,但已危若釜底游鱼。次年春天,楚师在自申返楚的途中伐邓。

伐蔡取息

楚文王六年(前684年),楚文王派兵攻打蔡国(今河南上蔡县)。 从郢都到蔡国,全程约四百公里,楚伐蔡必须向一些小国假道,不像在江汉平原上来往那么自由自在。论战略,楚武王用兵如波浪式推进,楚文王用兵则跳跃式突进。自从楚武王扬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只过了二十二年,其子楚文王就开始逐鹿中原。

楚文王此次伐蔡,意在拔除中原南部最大的一个姬姓封国。但出师的理由,从表面上说,是应息侯之请,去惩罚无无礼的蔡哀侯。息是蔡的南邻,故址在今河南息县。 蔡夫人和息夫人是姐妹,都出身于陈国公室。蔡侯先娶,息侯后娶。息夫人美貌,自陈过蔡,将赴息,蔡侯以姐夫名义阻留求见,竟强占了息夫人。 息侯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于是派人对楚文王说:“请您假装进攻我国,我向蔡国求援,蔡哀侯一定会派军队来,楚国再乘机攻击蔡国,可以建立战功。”楚文王听从息侯的计策立即整军出征。九月,楚师在在莘地击败蔡师,蔡哀侯被楚师俘获并被带回郢都。 蔡哀侯被俘后,怨恨息侯。为了报复,蔡哀侯随楚文王在息国做客时,便故意向楚文王描述息夫人的美貌,劝楚文王一定要见一面。楚文王闻言后,就坚持要求息侯请息夫人出来,见面后果然爱上了她的美貌。 楚文王回国后,将蔡哀侯释放回国。

楚文王出方城攻打息、蔡线路图 楚文王出方城攻打息、蔡线路图

楚文王十年(前680年),楚文王来到息国,设宴招待息侯而加以袭杀,就灭亡了息国。楚文王将息夫人带回楚国,纳娶息夫人为妃,史称文夫人。文夫人入楚宫后,为楚文王生下两个儿子:楚堵敖和楚成王。文夫人在楚文王面前少言寡语,几乎从不先开口。一次,楚文王询问文夫人何以如此不欢,文夫人回答说:“我一个女人,伺候两个丈夫,即使不能死,又能说什么?”楚文王认为是蔡哀侯的缘故才灭亡息国,于是再度派兵攻打蔡国,同年七月,楚军进入蔡国, 并继续扣留蔡哀侯,蔡哀侯在楚国前后被软禁九年后(前675年)去世。

逐鹿中原

楚文王十一年(前679年),齐、宋、陈、卫、郑五国国君会盟于鄄邑。齐国开始称霸,而楚国也已经强大了。

楚文王十二年(前678年)夏季,诸侯联军进攻郑国。郑厉公从栎地回到国都,没有及时通知楚国。秋季,楚国以郑厉公对楚国不恭敬没有及时通知为由,进攻郑国,到达栎地。 楚文王伐郑之举,意在深入中原腹地,向正在成为霸主的齐国示威。

同年,楚国再次攻打邓国,灭邓。

楚文王十三年(前677年),楚文王北上出方城,在汝水边分封土田,进入陈国境内整顿演练军队,并攻占了陈国的邻国顿国来恐吓陈国。 陈国因此惧怕而臣服楚国。但楚军后来又撤出顿国,没有灭亡它。

逝于征途

当初,楚武王攻克权国,派斗缗做这里的长官,斗缗据有权地而叛变楚国。楚国包围权地而杀掉了斗缗,又把权地的百姓迁到那处,改派阎敖治理这个地方。等到文王即位,和巴国人一起进攻申国,楚军使巴军受到惊恐。巴国人背叛楚国而进攻那处,加以占领,于是又攻打楚国都城的城门。阎敖在涌水里游泳逃走,楚文王杀了阎敖,他的族人作乱。楚文王十四年(前676年)冬季,巴国人趁机进攻楚国。

楚文王十五年(前675年)春,楚文王发兵抵御巴军,在津地被巴军打得大败。回到都城,大臣鬻拳不开城门接纳。楚文王执意要进城,鬻拳就拿起武器对准楚文王,楚文王害怕而被迫退却。鬻拳说:“我用武器威胁国君,没有比这再大的罪过了。”于是就自己砍去两脚。楚国人让他担任卫戍楚都城门的官职,称之为太伯,并且让他的后代执掌这个官职。

楚文王为了以功补过,就转而进攻黄国(在今河南潢川县),在踖陵打败了黄国的军队。楚文王回国,到达湫地时得了病。夏季,六月庚申日,楚文王去世。鬻拳把他安葬在夕室,然后自己也自杀身亡,死后被安葬在地下宫殿的前院里。

楚文王去世后,其子熊艰即位,是为楚堵敖(亦作庄敖)。

为政举措

编辑

政治

法制建设

楚文王在楚国的立法史上作出了突出贡献。楚武王时期,楚国之法以习惯法为主。而楚文王所颁布的《仆区》之法,是楚国历史上首部见载史册的成文法。《仆区》之法的其中一条条文是规定窝藏盗赃者与盗贼同罪 ;除此之外,楚文王还对小盗处以墨刑 ,并制订了惩治抢劫罪的法律。 这些迹象表明,楚文王已经通过成文立法来保护私有财产,在楚国法律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楚文王还关注司法的建设。《说苑·至公》记载,楚文王伐邓时,他的两个儿子抢夺农夫的野菜,楚文王就将儿子处死以正国法。这个故事反映了楚文王严格贯彻法律的执行,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思想。

发扬县制

楚国是中国最早创立县制的诸侯国家。通过设县,楚国把地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都集中到国君的手中,便于直接管理。首见于史籍的是楚武王灭权(今湖北荆门市)之后,设权为县,出现县制的雏形。楚文王即位后,相继攻灭申国(今河南南阳市)、息国(今河南息县),并设立申、息二县,楚国的县制由此得到贯彻。 申、息二县北接中原,东连淮夷,攻守兼备,是楚国的北疆门户,也在往后承担着重要的赋税、兵役职能。

迁都于郢

楚文王的另一项战略行动是迁都。旧说依托《史记》等史书记载,认为楚国自熊绎“居丹阳”,楚文王“始都郢”, 并且楚国终春秋时期都长期在此郢定都,并关于楚文王所都郢的位置发展出湖北襄阳宜城、湖北荆州纪南城与湖北宜昌当阳季家湖古城三种主流说法。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清华简《楚居》的出土和对纪南城考古研究的深入,上述旧说已经基本被推翻。据《楚居》记载,楚武王先后居于宵、免、疆三地,开始将国都称为郢;楚文王则先后迁居「氵禾水」郢、樊郢、为郢和免郢;后来的楚王亦常迁居其他各郢。 尽管《楚居》的各郢是否有一些是陪都或楚王的临时居所,尚有争议 ,但其中楚文王首次迁居建设的为郢,却有着特殊的地位。春秋时期,前后有九位楚王在为郢短期或长期定都,在各郢中首屈一指,这意味着为郢是春秋时期楚国最主要的都城。 关于为郢的地望,目前也仍然存在争议,现有湖北襄阳宜城 与湖北宜昌当阳季家湖古城 两种主流说法。

选贤举能

楚文王注重选贤举能,甚至可以不分民族,不分等级,破格提拔,充分信任,使之有用武之地。他任命俘获的申人彭仲爽为令尹,彭仲爽不负所望,战胜攻取申、息两国,使楚国的边界达到中原的汝水流域。

军事

开疆拓土

楚文王县申息、朝陈蔡、筑方城楚文王县申息、朝陈蔡、筑方城

楚武王去世时,楚国已经牢固地控制了江汉地区。楚文王在位时期,继续开疆拓土,向汉北进发。他先后伐邓、灭申、灭邓 ,从而控制住了南阳盆地;而破蔡、灭息 、伐黄 ,则将楚国的势力扩展到了汝水、淮水流域。除此之外,楚文王还北上攻打郑国 ,开启了楚国的中原争霸之路。

(如图 ,黄框所示为楚武王时期楚国在汉水流域取得的领土范围。红圈所示为楚文王在位时进一步扩张的领土及势力范围,北至南阳盆地北端,东至汝淮流域。)

建造方城

楚文王控制南阳盆地后,就开始在南阳盆地北面、伏牛山东端的方城山山隘处建设军事堡垒,以控制南阳盆地和黄淮平原之间的通道。到楚文王去世时,这里的军事要塞已经颇具规模,因此楚成王时的屈完可以说“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后来,方城一直是楚国最重要的北方防线之一,到战国时楚国又在南阳盆地边缘建起了长城,经过方城,因此又称楚长城为方城。

历史评价

编辑
刘安:文王污膺,鲍申(葆申)伛背,以成楚国之治。

张正明:①强硬如挟雷带电,诡谲如翻云覆雨,这是文王的复合性格。在国人心目中,文王是一位合格的君主。但文王的性格又是矛盾的,除了七分雄鸷,还有三分昏庸。②文王做事,既有迅捷、凌厉的一面,也有慎重、严谨的一面。③武王的性格刚而又刚,文王的性格刚中有柔。

轶事典故

编辑

和氏璧

卞和献玉卞和献玉

楚国人卞和在荆山中得到一块璞玉,捧着进献给楚厉王。楚厉王让玉匠(治玉的匠人)鉴定,玉匠说:“这是块石头。”楚厉王认为卞和欺骗自己,于是砍掉他的左脚。

等到楚厉王去世,楚武王继位后,卞和又捧着那块璞玉进献给楚武王。楚武王让玉匠鉴定,玉匠又说:“这是块石头。”楚武王也认为卞和欺骗自己,于是砍掉他的右脚。

等到楚武王去世,楚文王继位后,卞和就抱着那块璞玉在楚山下哭泣,卞和整整哭泣三天三夜,眼泪哭干直到流出血来。楚文王听说后,便派人去询问卞和哭泣的原因,说:“天下受断足之刑的人那么多,为何独独你哭得这么悲伤呢?”卞和说:“我不是悲伤脚被砍掉,而是悲伤把宝玉称作石头,把忠贞的人称作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楚文王就让玉匠加工这块玉璞,发现真是一块宝玉。于是把它命名为“和氏璧”。

獬豸冠

相传,楚文王曾猎获一头獬豸(獬豸是有着羊的身体、麒麟外观的瑞兽,拥有分辨正与不正能力),并用它的皮毛做成一顶帽子,成为“獬豸冠”。楚文王喜好戴獬豸冠,因此楚国人争相仿效。 到汉代时,獬豸冠竟成为执法者的礼帽。

受鞭刑

楚文王得到茹黄之狗和宛路之箭,就用它们到云梦泽打猎,三个月不回来。得到丹地的美女,纵情女色,整整一年不上朝听政。 大臣葆申说:“先王占卜让我做太葆,卦象吉利。如今您得到茹黄之狗和宛路之箭,前去打猎,三个月不回来。得到丹地的美女,纵情女色,一年不上朝听政。您的罪应该施以鞭刑。”楚文王说:“我从离开襁褓就列位于诸侯,请您换一种刑法,不要鞭打我。”葆申说;“我敬受先王之命,不敢废弃。您不接受鞭刑,这是让我废弃先王之命。我宁可获罪于您,也不能获罪于先王。”楚文王说:“遵命。”于是葆申拉过席子,楚文王伏在上面。葆申把五十根细荆条捆在一起,跪着放在楚文王的背上,再拿起来。这样反复做了两次,对楚文王说:“请您起来吧!” 楚文王说:“同样是有受鞭刑的名声,索性真的打我一顿吧!”葆申说:“我听说,对于君子,要使他心里感到羞耻,对于小人,要让他皮内觉得疼痛。如果让他感到羞耻仍不能改正,那么让他觉得疼痛又有什么用处?”葆申说完,快步离开朝廷,自行流放到澡渊边上,请求楚文王治自己死罪。楚文王说;“这是我的过错,葆申有什么罪?”于是改弦更张,召回葆申,杀死茹黄之狗,折断宛路之箭,打发走丹地美女,将所有的心思全部放在勤政爱民,励精图治上,数年时间兼并三十九个国家,扩大楚国的疆土,使楚国日益强盛。

善识人

申侯是楚文王的宠臣,贪财但善于逢迎上意,因此楚文王虽然知道他的缺点却还是喜爱他。据《左传》记载,楚文王临终的时候,把璧玉给他,让他走,说:“只有我了解你,你垄断财货而永不满足,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我不加罪于你。后来的人将会向你索取大量财货,你必然不免于罪。我死,你一定要赶快走,不要到小国去,他们不会容纳你的。”安葬楚文王后,申侯逃到郑国,又受到郑厉公的宠信,留郑十二年后果然如文王预言的那样被诛杀。子文听到他的死讯,说:“古人有这样的话说:‘了解臣子没有像国君那样清楚的。’这句话是不能改变的啊!”

后来《吕氏春秋》改编了这一事件,使楚文王的人物形象更为英明。在新故事中,大夫苋嘻恪守礼仪,多次冒犯楚文王,他在旁边时楚文王心情紧张,他不在旁边时楚文王怡然自得。楚文王为表彰他的忠诚,赐苋僖五大夫的爵位。申侯善于揣摩楚文王的心思,楚文王想要办的事,往往还没说出口申侯就办到了。申侯在旁边时楚文王觉得自在,不在旁边时楚文王便若有所失。楚文王知道他是佞臣,就把他送到郑国去了。后来申侯果然在郑国为害。

人际关系

编辑

辈分

关系

称谓

简介

父辈

父亲

熊通

楚武王

母亲

邓曼

邓国公女

舅舅

邓祁侯

邓国君主

平辈

弟弟

熊善

字子元,官至令尹

兄弟

熊瑕

即屈瑕

妻子

文夫人

前息妫,陈国公女

子辈

长子

熊艰

楚堵敖,母文夫人

次子

熊恽

楚成王,母文夫人

女儿

文芈

郑文公夫人

江芈

嫁至江国

史料索引

编辑
《春秋》《左传》庄公四年至庄公十九年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

清华简《系年》第五章

艺术形象

编辑
《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至第十九回有楚文王的事迹。

下一篇 淳于髡

上一篇 建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