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义号门面 编辑

北京市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祥义号门面祥义号门面

祥义号门面,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街1号,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

祥义号门面为二层砖木结构建筑,大门入口处有一座高二层的西洋巴洛克风格铁艺大棚 。祥义号门面建筑采用现代砖木结构,立面模仿圆明园西洋楼的巴洛克形式,并且吸收了中国传统装饰手法,对研究民国时期的商业建筑提供了实物参考 。

1995年10月20日,祥义号绸缎店旧址门面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包含祥义号门面在内的大栅栏商业建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祥义号门面

地理位置: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街1号

所处时代:清至民国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6-0883-5-010

历史沿革

编辑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冯保义和内宫太监小德张正式合作,在大栅栏街8号创办祥义号。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祥义号迁至大栅栏街1号。

1954年,祥义号改为公私合营 。

建筑风格

编辑
祥义号门面为二层砖木结构建筑,下部做须弥座,花草纹。清水山墙凸出,仿西洋式墙线分三部分,中部砖雕传统花草纹,顶部有宝瓶圆雕,墙头两面有“祥义号绸缎店”字样砖雕。大门入口处有一座高二层的西洋巴洛克风格铁艺大棚,采用繁缛的铁花装饰,大棚立面置6根镂空铁柱,柱头饰铁艺花瓶。大棚栏二层置长方形铁艺招牌,招牌内采用三层“回”字框,框内装饰花草造型,中心框内嵌大理石匾额“祥义号绸缎店”,招牌三边装饰铁艺花草,所有铁艺颜色均为墨绿 。

主要建筑

编辑
祥义号门面铁艺大棚用巴洛克风格的铁艺做成方柱、铁栅、匾额和出跳的棚檐。面阔五间,中间为大门,两侧为铁柱分割间数,柱间为铁栏。铁栏下为1.5米高的石制须弥座,须弥座束腰雕刻中国传统题材花饰。铁栅栏大门开间较大,两侧为方形铁柱,柱体上布满铁艺花饰图案,柱头为宝瓶,上置莲花。大门两柱间为铁艺山花,图案以花饰卷草为主。大门两侧柱间栅栏图案丰富,有植物叶、梅花等多种花卉图案,栅栏头为鱼叉形状。在大门上部用铁艺做匾额,中心为商店字号,四周围以荷花、菊花等花饰。匾额上为出跳檐口。铁艺栅栏两侧为灰砖清水墙,在墀头部位做砖雕装饰 。

祥义号门面

历史文化

编辑
浙江杭州冯氏家族经营绸缎生意数代。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春天,家族为了打开北方市场,派19岁的冯公前往北京,在前门开办绸缎店。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凭借在绸缎界的名声和裁剪技艺,冯公之子冯保义认识了慈禧太后手下的太监总管小德张,并深受其信任。之后,小德张极力向太后推荐冯保义为宫内提供服装定做,并且提议用江浙总督进贡的丝绸折合成银两当作裁剪费用。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冯保义和小德张正式合作,在大栅栏街8号创立祥义号绸缎店,“祥义”二字由冯保义和小德张(本名张祥斋)名字组合而来 。

文物价值

编辑
祥义号门面建筑采用现代砖木结构,立面模仿圆明园西洋楼的巴洛克形式,并且吸收了中国传统装饰手法,对研究民国时期的商业建筑提供了实物参考 。

文物保护

编辑
1995年10月20日,祥义号绸缎店旧址门面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2006年5月25日,包含祥义号门面在内的大栅栏商业建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祥义号门面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街1号 。

祥义号银作局(绸缎店)

交通路线

公交

北京市内乘坐2、5、20、22、48、59、66、67、82、93、120、137、141、599、622路公交车,在前门站下车前往。

地铁

北京市内乘坐地铁2、8号线,在前门站下车前往。

驾车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距离祥义号门面约5.1千米,驾车约24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