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篮桥监狱早期建筑 编辑
提篮桥监狱早期建筑,位于上海市虹口区长阳路147号(原华德路117号),北面紧邻昆明路,西侧是舟山路,东面近保定路。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建造提篮桥监狱;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5月,启用;后又陆续改建、扩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形成一个高楼型的建筑群,并一直沿用。最初的主要建筑留存部分占地面积约60.4亩,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有10幢4到6层的监楼,将近4000间囚室,以及工场、医院、炊场、办公楼等建筑。监狱周围设有5米多高的围墙,内部除了普通监室外,还设有“橡皮监”(防暴监房)、“风波亭”(禁闭室)、“室内刑场”(绞刑房)、室外刑场等等特种设施。 提篮桥监狱早期建筑是英国殖民主义侵略华夏、奴役华人的罪证;提篮桥监狱早期建筑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提篮桥监狱,地处上海市中心,继续承载着新时期司法行刑的功能,凸现经久不衰的使用价值。
2013年3月5日,提篮桥监狱早期建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提篮桥监狱早期建筑
地理位置:上海市虹口区长阳路147号(原华德路117号)
所处时代:1903年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696-5-089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35年的提篮桥监狱大门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建造提篮桥监狱;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5月,启用;后又陆续改建、扩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定型,形成一个高楼型的建筑群,并一直沿用。
提篮桥监狱从清宣统元年(1909年)开始,押犯就突破了1000人,押犯人数常年位居中国第一。20世纪30、40年代,从关押人数来说,提篮桥监狱不但是远东第一大监狱,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的最高关押数为7251人。民国三十三年(1934年),提篮桥监狱容纳的犯人数量,相当于整个英国犯人的一半以上。
提篮桥监狱自启用到1949年5月,先后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日本、汪精卫政权、南京国民政府、南京中华民国政府管理。监狱初称“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监狱”,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月,更名“上海共同租界工部局华德路刑务所”。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8月,汪精卫政权接管后,改称“司法行政部直辖上海监狱”。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接管,仍称“司法行政部直辖上海监狱”。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在中共上海警察局工作委员会(简称“警委”)领导下,在监狱看守中成立了中共地下党支部,赵英盛任支部书记。1949年5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员接管监狱。当时监狱内有650名囚犯,其中“政治犯”50人,外国籍犯人18人。同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监狱,负责警戒及看押。翌日,监狱召开了慰问并欢送“政治犯”恢复自由大会,欢送“政治犯”出狱。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监狱后,1949年9月21日,正式挂牌成立上海市人民法院监狱,武中奇(曾任八路军团长,冯玉祥的金石教师,书法家)。该监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上海后,上海地区成立的第一所监狱。1951年5月,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规定,该监狱由法院划归上海市公安局领导,同年8月更名为上海市监狱。1983年7月,划归司法系统领导。1995年6月,更名上海市提篮桥监狱。
民国三十四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5~1948年),这里是关押、审判和处决日本战犯的场所,曾有上百名日本战犯关押于此。1997年8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提篮桥监狱日本战犯关押、审判、执行处列为“上海市抗日纪念地”,并立碑纪念。
1999年12月,十字型监楼改建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座省市级的监狱陈列馆。
提篮桥监狱早期建筑
提篮桥监狱的前身叫做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监狱,俗称“华德路监狱”“提篮桥监狱”“外国牢监”“西牢”等等,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创建,英国驻新加坡工程处设计中标。最初的主要建筑包括两幢4层的监楼,囚室480间,以及炊场、办公楼、医务所等,占地面积约10亩。今占地面积约60.4亩,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有10幢4到6层的监楼,将近4000间囚室,以及工场、医院、炊场、办公楼等建筑,监狱建筑规模宏大,设备精良,大于印度的孟买监狱和日本的巢鸭监狱,被称为“远东第一监狱”。监狱周围设有5米多高的围墙,内部除了普通监室外,还设有“橡皮监”(防暴监房)、“风波亭”(禁闭室)、“室内刑场”(绞刑房)、室外刑场等等特种设施。
大门
监房
监房
十字型监楼
十字型监楼
提篮桥监狱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监狱,创造了许多个“第一”。近代中国第一座建筑面积最大、收押犯人最多的大型监狱;中国第一座实行“以分减刑”的监狱;中国第一座在建筑、物品采购中运用招标方式的监狱;中国第一座综合利用科技实行管理的监狱;中国第一座建立少年犯监的监狱;中国第一座同步建设、同步启用医院的监狱。 监狱关押的主要对象最初是上海公共租界内被判处徒刑的中国籍男犯人,后也陆续开始收押女犯人以及外籍犯人。该监狱规模宏大、建筑优良,且收押犯人数量多,最多时达到8000多人,高于印度的孟买监狱及日本的巢鸭监狱,故号称“远东第一监狱”。
相关人物
许多仁人志士曾被囚禁于提篮桥监狱,如邹容、陈赓、张爱萍、任弼时、曹荻秋等。解放前夕,王孝和烈士就义于狱中刑场。除此之外,抗战胜利后部分日本战犯也都曾关押于此。
2014年9月,提篮桥监狱早期建筑被列入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
地理位置
提篮桥监狱早期建筑位于上海市虹口区长阳路147号(原华德路117号)。
提篮桥
交通信息
自驾:自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提篮桥监狱早期建筑,路程约2.5千米,用时约8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上海工部局宰牲场旧址
上一篇 上海邮政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