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 编辑
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市区磐伊公路北侧的红石砬子山区,遗址分布范围32平方千米,创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
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是东北抗日联军诞生与成长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块抗日游击根据地。考古发现多处地窨子遗存、带火坑的房址、训练用大型平台,出土陶瓷器生活用具、铁制生产工具以及刀、子弹等各类遗物近400件,充分说明红石砬子遗址群是集武装斗争、生活、生产于一体的抗日根据地。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考古发掘是对抗联遗址国保单位的首次发掘,从考古学角度阐释了东北抗联密营的形制形态特点。同时,结合历史文献材料和参与者口述,为东北抗联密营的成立背景、使用和废弃年代、形制特点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依据。
2019年10月,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
地理位置: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市区磐伊公路北侧的红石砬子山区
所处时代:1932~1933年
占地面积:32 km²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8-0549-5-033
民国十二年(1933年)初,磐石中心县委和时任南满游击队政治委员的杨靖宇,率领队伍在磐石红石砬子地区创办后方医院、修械所及印刷所等后勤机构。
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挖掘现场
红石砬子山地貌
2022至2023年度,考古人员对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抗联遗址——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进行了连续第三年的考古发掘,进一步还原了东北抗日联军早期在此经营根据地的历史细节。发现抗联相关遗迹3300余处,形成了以八家沟为核心的庞大抗联遗址群。
遗址的分布图
房址遗址
遗址内的遗迹
F1,位于发掘Ⅲ区,红军哨所遗址区内。平面形状不规则,近似圆斗形,半地穴式。开口距地表10厘米、直径长270厘米、深110厘米。方向94”。室内灶在房址南部地面下挖浅凹槽与烟卤相连。门道位于房址东部,由内而外,呈斜坡状与房址室内相连,长100厘米、宽66~80厘米。烟囱位于房址南部,在房址整体圆形基础上,于靠山坡一侧,向外挖竖直凹槽,底部灶口两侧安放石块,于其上垒砌石块,草拌泥填充空隙密封。发掘过程中,发现废弃堆积上,有石块夹杂草拌泥,与房址烟囱相连,石块上有烟火熏烤痕迹,应为烟肉地面以上倒塌形成。地面略显不平,北高南低。
F1
灰坑
H1,位于发掘IV区,红军医院遗址区附近。平面近似圆形,坑口距地表10厘米、直径286厘米、深120厘米。坑内堆积两层:第一层,厚0~50厘米,分布在该坑中心。土质疏松,黑灰色,夹杂草木根须、腐蚀树叶,直至该坑底部。出有现代初蕾牌调和漆油漆桶。第二层,厚0~70厘米,土质疏松,夹杂大量沙粒,纯净。分布在灰坑底部周圈,中间无分布。应为该灰坑废弃后,坑壁塌落形成。该灰坑从残存形制和位置推测应为红军未修建完成的密营房址。
防御墙
防御墙解剖面
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出土遗物
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出土的遗物多以铁器、铜器、瓷器为主,种类有91日式手榴弹、三八式步枪残件、汉阳造步枪残件、苏式雷明顿子弹、吉林机器制造局生产的老式栓动步枪子弹壳、瓷碗、陶盆、铁锅、毛笔、烟嘴、玻璃瓶、医用镊子、掌钉、纽扣、伪满洲国五角钱币等。其中有3枚子弹标记“吉林”字样,经专家认定为吉林机械局制造,该型号子弹之前仅黑龙江省出现1枚。
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考古发掘是对抗联遗址国保单位的首次发掘,从考古学角度阐释了东北抗联密营的形制形态特点。同时,结合历史文献材料和参与者口述,为东北抗联密营的成立背景、使用和废弃年代、形制特点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依据。
遗址碑
地理位置
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市区磐伊公路北侧的红石砬子山区。
红石砬子
交通信息
自驾:自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路程约25.6千米,用时约37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