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沟子墓群 编辑
干沟子墓群,位于吉林省白山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十四道沟镇干沟子村。共发现墓葬41座,分布在长1200米,宽400米的范围内。现存墓葬19座。其中有12座分布在西干沟子河东岸,另7座在西干沟子河西岸。
墓葬形制有积石墓和积石串墓。积石墓呈圆形,直径11米,高1.5米。积石串墓是在方形或长方形的墓域内用石条围砌出圆形的石圹,石圹间用石条相连接。墓内由不同的石块分隔,人骨残片、陶器等随葬器物夹杂其间,有火葬的习俗。出土有青铜装饰品、战国半两钱、陶明器、假圈足陶罐、石斧等随葬品。干沟子墓群是鸭绿江流域已知年代最早的积石墓群,出土遗物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推测是战国至西汉时期东北秽貊人的遗存。
2001年6月25日,干沟子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干沟子墓群
地理位置:吉林省白山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十四道沟镇干沟子村
所处时代:战国至西汉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全天
编号:5-0157-2-013
批注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1年,吉林省考古队对此进行了发掘,证明这是战国晚期至西汉时期的古墓群。
干沟子古墓群
干沟子墓群墓区东西长1200米,南北宽400米,现存19座墓。其中有12座分布在西干沟子河东岸。另7座在西干沟子河西岸。墓的形制有积石墓和积石串墓。积石墓呈圆形,直径11米,高1.5米。积石串墓的形制有方形、长方形和圆形。方形墓以1号墓为例,近似方形,边长24米,内有3个圆形石圹,石圹用长1米、宽0.6米、厚0.5米左右经粗略加工的石条围砌。圆形石圹大小相仿,径约10米,高约1.7米,石圹间相距1.2米,用石条连接。
墓葬结构为:第一层是堆积层,上面长满树木,腐殖土厚0.2米。第二层是河光石层,河光石一般长20厘米,宽15厘米,厚10厘米,层厚约0.4米。第三层是小河卵石层,厚0.8米,径约2~4厘米。在这一层夹有被烧过的人骨残片、陶器、野猪牙饰、绿松石石管和石器。第四层是大石块层,长0.4~0.6米,宽0.4米,厚0.3米,层厚约0.7米。长方形墓以2号墓为例,长0.8米、宽2.4米、高1.5米,其布局和砌法与1号墓相同,墓域内有8个圆形石圹。圆形墓以7号为代表,径20米,高1.5米,墓域内有用河光石砌筑的圆形圹5个,长方形石圹1个。圆形石圹大小相仿,径5米。长方形石圹长4米,宽2米。6个石圹分布情况是一个圆形石圹位居中心,其余分散在周围。
在墓群东2千米处东山坡台地上。采集1件残触角式铜剑。剑为青铜质,合范铸造。剑身中脊中部呈八棱形,两刃扁薄。剑身前部残,剑柄前部呈椭圆形喇叭状。每面有两条横向凸棱,后部为触角形。铜剑为西汉时期器物。
墓群的形制与辽宁省的岗上墓相似,出土和采集的器物是战国至西汉时期的遗物。
学术研究
干沟子墓群是鸭绿江流域发现时代最早的积石墓,年代晚于辽东半岛南部地区的同类基葬,二者形制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因此有学者提出了干沟子积石墓源于旅大地区的观点。
据文献记载,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导致的战乱使得故燕、赵、齐地的汉人大规模出逃朝鲜。据此推测,战国时期随着燕拓疆及秦灭燕也有许多辽东土著居民流亡,除朝鲜半岛外,鸭绿江上游地区也应该是他们的重要落脚点。从集安出土的赵国阳安君青铜短剑、长白出土的蔺相如铜戈以及铜钱等推测,战国晚期流民中也有大量的中原人。其迁徙路径文献失载,推测有相当一部分水陆并用, 途经鸭绿江中游的集安辗转到达鸭绿江上游。因此,以长白干沟子为代表的积石墓极有可能源于旅大地区,其在鸭绿江上游出现与战国时期辽东半岛南部地区的土著居民从向长白山腹地迁徙有直接关联。
东片区(D墓区):东:东片区东至东岗西坡山脚线。南:南至南岗北坡山脚线。西:西至干沟子村居民区东端。北:北至后山东坡山脚线。
西片区(A、B、C墓区):东:东至后山西坡山脚线。南:南至穿越水田与村内主干道相交的水泥路,沿西山北坡山脚线至鸭绿江北岸。北:北至北大坨子南坡山脚线。
建设控制地带:建设控制地带为北大坨子、后山、东岗山脊线和诸峰连接线,其东西延长线分别至鸭绿江交汇。东:东至东岗山顶至南岗东坡山脚线。南:南至鸭绿江。西:西至北大坨子山脊线。北:北至后山西坡山脊线至山顶各高峰连接线。
1987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此墓群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干沟子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干沟子古墓群位于吉林省白山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十四道沟镇干沟子村。
干沟子古墓群
交通信息
自驾:从白山市经国道G222、G331后可达干沟子墓群。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四保临江战役指挥部旧址
上一篇 宝山一六道沟冶铜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