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田庄台遗址 编辑

辽宁省盘锦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甲午战争田庄台遗址甲午战争田庄台遗址

甲午战争田庄台遗址,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田庄台镇, 占地面积约9.6万平方米,包括战场遗址、殉国烈士墓遗址和炮台遗址三部分。

甲午末战殉国将士墓位于田庄台镇碾房社区,原名清军坟,墓前立有青石碑一块,上刻“英雄之骨墓”,四周以土为墙,门置东侧。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四周青砖围墙;战场遗址南北长约1千米,东西宽约100米。建有古城墙、文化广场和带状护栏。古城墙原有32座炮位,现已修复2座,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田庄台炮台遗址位于田庄台镇西南约2千米的碾房村。古炮台的夯土层仍然埋在地下,遗址处立有石碑一座。 甲午战争田庄台遗址为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崩溃提供了史实依据,因此它不仅对研究甲午中日战争这段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研究中国近代史也具有同等重要价值,尤其对研究清王朝的后期和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都具有一定的特殊价值。

2013年3月5日,甲午战争田庄台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甲午战争田庄台遗址

地理位置: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田庄台镇

所处时代:1895年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662-5-055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战场遗址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3月,发生甲午中日战争田庄台之战。 战场遗址战后变成居民区。1997年,地上居民住宅全部迁出,空地栽花种草,形成带状公园,使地下遗物得到保护。 2001年,战场遗址进行了修建,工程主要有三项:一是带状公园;二是纪念碑;三是纪念馆。 2002年,在地下挖掘出被战火烧焦的糊米层。

甲午末战殉国将士墓

甲午末战殉国将士墓原名清军坟,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3月。墓修成后因长期无人管理被毁,2001年9月至2002年8月,重建。

炮台遗址

田庄台古炮台,始建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咸丰九年至清光绪二十一年(1859年至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田庄台战争时,炮台毁于战火中。 1982年,辽宁省文物普查时由营口市文物部门重新登记入册。 2001年,大洼县文化局和盘锦市文物所勘探出地下夯土层,划定保护范围进行保护。

主要遗址

编辑
综述

甲午战争田庄台遗址占地面积约9.6万平方米,包括战场遗址、殉国烈士墓遗址和炮台遗址三部分。 甲午战争田庄台遗址是中日甲午战争陆战中所留下的最完整最全面的战场遗址。

甲午末战殉国将士墓

甲午战争田庄台遗址

甲午末战殉国将士墓位于田庄台镇碾房社区, 原名清军坟,墓前立有青石碑一块,上刻“英雄之骨墓”,四周以土为墙,门置东侧。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四周青砖围墙。新墓延续了座西面东的朝向,门置东侧。墓门四柱三门牌楼式建筑,高7.4米、宽约10米,门两侧偏殿皆仿清建筑。墓园内有3000多平方米的灰白大理石镶嵌的高台广场,台高约1米,三步台阶。台阶上是一块如残叶状的清代中国疆域版图巨石。残石两侧分别摆放着复制的炮车上待发的铁炮口朝向东方。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尊高3.99米的缎铜无名将士雕像,怒视东方,底座高2.59米。铜像后是复制的墓碑,碑后静卧着直径约15米、高约3米、白灰罩面的甲午末战殉国将士坟冢,墓内掩埋着312具遗骨。清军坟背靠着南北长约34米、高2.8米的巨幅半弧形缎铜浮雕。浮雕的正面雕刻着清军将士和当地群众与日军生死搏斗的形象,再现了当年的那场最后决战的场面。浮雕背面的黑色理石面上刻着重修甲午战争殉国将士墓记和甲午战争田庄台之战始末。

战场遗址

铁炮

甲午中日战争田庄台战役的战场遗址位于田庄台镇内东侧辽河西岸原东粮市一带,南北长约1千米,东西宽约100米。 建有古城墙、文化广场和带状护栏。古城墙原有32座炮位,现已修复2座,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在炮台上,存放有一尊清代田庄台炮台防务用的铁炮。西北角立有一座纪念碑石,两侧分别题写甲午广场和辽河广场。甲午广场碑文为黑色,有勿忘国耻的寓意;辽河广场碑文为红色,有祝愿在党的红色政权领导下,祖国繁荣强大、人民安康幸福之意。

炮台遗址

炮台遗址炮台遗址

田庄台炮台遗址位于田庄台镇西南约2千米的碾房村。古炮台的夯土层仍然埋在地下,遗址处立有石碑一座。

文物遗存

编辑
铁炮

铁炮铁炮

铁炮:由甲午末战战役遗留, 清代铁炮。铁炮长1.3米。2003年,出土于田庄台镇粮食管理所路边,为当年田庄台炮台的防务用炮,是国家二级保护文物。

主要展览

编辑
中日甲午战争陆战纪念馆

中日甲午战争陆战纪念馆是以宣传中日甲午战争陆战各场战役为主要内容,以展示具有重要意义的文物、文献、照片、实物等史实为核心,集中反映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黄海战役盛况、陆战第一战辽南战役、辽河战役、最后之战田庄台战役等重要阶段的全部历史;反映中日甲午战争侵略与反侵略的全部历程;反映清军主要将领宋庆大澂、马玉昆、宋得胜、徐邦道等指挥战役的重要活动;反映清军和广大人民群众不甘屈辱、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奋勇抗战的民族精神。“中日甲午战争陆战纪念馆”的定位是:对甲午战争历史的记载,对甲午战争陆战的纪念,对民族反抗精神的传承,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是红色旅游的景观,是中国历史和未来的教科书,起到牢记历史、教育后代、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作用。

历史文化

编辑
中日甲午战争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8月发生了中日战争,因当时正逢中国农历甲午年,又因战争是在中日之间展开的,所以称这场战争为中日甲午战争。战争的爆发地在当时朝鲜牙山湾半岛海域,因日军袭击中国的运兵船。战争之初在朝鲜境内进行,清军惨败;后移至黄海展开海战,清军海上再败,使战火烧到了中国境内,清军仍然一败再败;最后在田庄台展开了生死大决战。因田庄台的大决战是清军和日军的最后一战,所以当地人称这一战为“甲午末战”。甲午末战战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3月7日至9日,仅3天就结束,清军阵亡2000余人,田庄台民众也有600余人丧生。战争还将千余间民房、商号和300余只民船烧毁,并有大批武器弹药落入日军之手,而日军只有800余人较少的伤亡。田庄台镇商会出面组织民众将2000余清军阵亡将士分别埋葬于镇郊马莲村南、白家屯和木场附近,统称“清军坟”,并在马莲村南的那处清军坟前立下了一块石碑。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三处清军坟已有两处被夷为平地,仅存马莲村南一处。

文物价值

编辑
甲午战争田庄台遗址的发掘收集了大量的战争文史资料,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作为中日甲午战争仅存的一处陆战遗址群,发挥着“以史为鉴、警示后人”的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作用。 甲午战争田庄台遗址为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崩溃提供了史实依据,因此它不仅对研究甲午中日战争这段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研究中国近代史也具有同等重要价值,尤其对研究清王朝的后期和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都具有一定的特殊价值。

保护措施

编辑

遗址碑遗址碑

2013年3月5日,甲午战争田庄台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甲午战争田庄台遗址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田庄台镇。

甲午中日战争田庄台遗址群

交通信息

自驾:自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甲午战争田庄台遗址,路程约23.2千米,用时约27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