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垣古城遗址 编辑
东垣古城遗址,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高营镇东、西古城村。属于战国至汉代遗址,1956年文物普查时发现,2005年初步勘探。东垣古城曾是战国时期中山国的重要城邑,后属赵,秦置东垣县,两汉为真定县,真定国治城属常山郡。晋初将常山郡治所由元氏移至东垣。唐初真定县与常山郡的治所一并迁往滹沱河以北后城址逐渐废弃。
东垣古城遗址为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1500米,面积约3平方千米。城墙墙基宽约20米,四周城墙均有遗存。地表暴露有大量陶片以及砖瓦残件。曾出土大量的燕赵刀币和西汉半两陶范。城址内的断崖上暴露的文化层含有丰富的陶质生活用品和建筑构件残片。
2013年3月5日,东垣古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东垣古城遗址
地理位置: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高营镇东、西古城村
所处时代:战国至汉
占地面积:3 k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024-1-024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5年,东垣古城遗址初步勘探。
2011年12月、2012年2月至4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又先后两次对东垣古城遗址部分地域进行了勘探调查,发现城垣、护城壕、窑址、水井等遗迹222处,确定遗迹时代与东垣古城为同时期。
东垣古城遗址
东垣古城遗址城墙均为夯土墙,夯土为黄土,内含有灰板瓦片,从古城墙暴露断面观察,城墙残高2~3米,断断续续暴露的城墙残迹约1065米。东古城城东部分暴露城墙均在农田中,宽约22~24米。麦田中散落有原故城北墙上的遗留夯土台数个,土台上古砖瓦片堆积较多。城墙的东北角暴露在外,残存部分东西长25米,南北宽15米,残高4米,夯土层保存较好,夯层明显,夯层厚0.10~0.20米,20世纪70年代,被3个砖窑破坏。
相关历史
东垣古城曾是战国时期中山国的重要城邑,后属赵,秦灭赵国后,在东垣城(今市区东古城一带)设置恒山郡,管辖周边石邑、九门、井陉、灵寿、宋子、下曲阳、南行唐等十余座城县,使之成为这一地区新的中心。
公元前204年汉王刘邦在元氏设立恒山郡,管辖周边18县,这一地区的中心从东垣迁至元氏。汉武帝时封刘平为真定王,以真定城(秦东垣城)为首邑,领真定、绵蔓(今鹿泉市北故城)、藁城、肥垒四县。东汉废真定国改属常山郡。
北魏皇始三年(398年),北魏道武帝将常山郡迁治于安乐垒(今正定城)。后来虽然在北齐时,常山郡治所一度回迁到真定城(今东古城),但不久又北移安乐垒并逐步将真定县治所从东垣故城迁到安乐垒,使之成为常山郡及真定县两级政府的治所,彻底取代了原真定城(东垣故城)的中心城市的地位。
隋唐时期,真定城(今正定城)和平棘城(今赵县县城)作为州治所持续多年,为这-地区的两个中心城市。至此东垣故城失去其政治、经济都会的地位,并而逐渐冷落。此后因天灾人祸使城地屡渐废毁,沦为耕地,又复为村庄。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缘为基线,向东100米至南高营村边公路,向西100米至西古城观音庙和石津北干渠,向南190米至月季公园,向北200米至石太高速公路。
2013年3月5日,东垣古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2年3月13日,河北省和石家庄市的重点建设项目东垣古城遗址公园正式开工。项目占地4180亩,总投资约11.2亿元,其中一期建设期为2022年3月至2022年8月,建设内容包括保护文化遗产、营造山水地貌、梳理交通体系等,主要打造遗址整体轮廓;二期建设期为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建设内容包括历史古迹区、生态农田区、生态湿地区、开放创新区等4大功能板块。
地理位置
东垣古城遗址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高营镇东、西古城村。
东垣遗址公园
交通信息
乘坐市内公共交通130路、177路至东垣古城遗址公园西(东古城)站下车可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