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福地遗址 编辑
北福地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高村乡神石庄村村南台地上 ,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地处于太行山、衡山、燕山三山交界处与华北平原的结合部,属于太行山东麓地区,史前时代属黄河下游地区 。
北福地遗址据地层关系划分为新石器时代第一期遗存(公元前6000—公元前5000年)、新石器时代第二期遗存(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4700年)、新石器时代第三期遗存(公元前4700年—公元前2000年),该遗址发现了房址、灰坑、祭祀场等完整的房屋遗迹10余座,出土遗物包括天然石块、石料、各种类型的石制品、陶器残片、陶刻面具、胡桃等500余件;该遗址对研究北方地区史前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2006年5月25日,北福地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北福地遗址
地理位置:河北省保定市易县高村乡神石庄村村南台地上
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全天
门票价格:免费
占地面积:30000 m²
保护级别: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Ⅰ—5
所处时代:新石器时代
1985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与吉林大学考古专业联合组成拒马河流域考古队,调查发现了北福地遗址,并进行了试掘 。
1997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北福地遗址进行了发掘。
2003年至2004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北福地遗址进行了连续2个年度的正式发掘 。
北福地遗址
北福地遗址新石器时代第一期遗存(公元前6000—公元前5000年),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0.5-1米左右,发掘面积1200平方米,主要特征以直腹盆与支脚为典型陶器均为夹砂夹云母陶,不见泥质陶,文化面貌与容城上坡一期、磁山早期遗存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与燕山南北地区的兴隆洼文化也有一些相近因素,相对年代应大体相当,属较早期的新石器文化遗存。
北福地遗址新石器时代第二期遗存(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4700年),主要特征以釜、钵与支脚为典型陶器,除夹砂夹云母陶外,还有不少的泥质灰陶和红陶器,文化面貌与镇江营一期晚段,南杨庄一期等基本属同一类遗存,相对年代亦大体相当,略早于后岗一期文化,属前仰韶时代遗存。
北福地遗址新石器时代第三期遗存(公元前4700年—公元前2000年),未见完整的文化层堆积,主要文化特征以双耳壶、敛口钵等为典型陶器,文化面貌与雪山一期和镇江营三期遗存相似 。
北福地遗址分布图
文物遗存
北福地遗址发现了房址、灰坑、祭祀场等完整的房屋遗迹10余座,分布较为密集,平面布局排列有序,具有一定规律,其形制均为半地穴式,平面形状分长方形、近方形和近圆形三种,室内地面中央存红烧土灶面,周围分布有柱洞;一期文化遗存中祭祀场所,平面近长方形,东西长10.8米,南北宽8.4米,其构造是直接挖建于生土之上,深20厘米。
出土遗物包括天然石块、石料、各种类型的石制品、陶器残片、陶刻面具作品、胡桃等500余件,其中有10余件刻陶假面具,形制有大小之分,大者与真人面部基本相同,小的10厘米左右,面具图案有人面和兽面,兽面有猴、猪、猫科动物面,采用的雕刻技法有阳刻、阴刻、镂空三种技法相结合,陶刻面具具有写实性、象征性和装饰性融为一体的艺术风格,每种面具四周都有小穿孔,应为系戴时穿绳之用;其中1件大型石耜(石头犁头),长46厘米,通体被磨光;出土少量玉器,主要有玉殃、玉匕两种器型 。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北福地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遗址边缘为基线,四周各外扩5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线为基线,四周各外扩100米 。
北福地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高村乡神石庄村毗邻中易水北岸台地上。
北福地村
门票
北福地遗址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
北福地遗址开放时间为全天。
交通线路
保定市——朝阳北大街——纬三路——S333——易保线——S232——北福地遗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