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汤庙山门 编辑

河北省涉县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汤庙山门成汤庙山门

成汤庙山门,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井店镇井店村。成汤庙始建于金大定四年(1164年),明嘉三十四年(1555年)维修。现仅存成汤庙山门。

成汤庙山门坐西南朝东北,位于一个高5米的上台上。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高7.6米,东西长10.11米,南北宽9.25米,建筑面积为93.52平方米。为单檐悬山布瓦顶,琉璃瓦剪边,梁架大木彻上露明造,前、后檐下施五铺作双下昂斗栱。前后檐柱均为抹八角石柱。成汤庙山门的做法基本保存了金代建筑特征,是研究该地区建筑历史演变过程的重要的实物例证。

2006年5月25日,成汤庙山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成汤庙山门

地理位置: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井店镇

所处时代:金代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 6-0327-3-030

历史沿革

编辑
成汤庙始建于金大定四年(1164年),明嘉三十四年(1555年)维修。现仅存成汤庙山门。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0月27日,日本侵略军扫荡井店村时把成汤庙正殿烧毁了,仅山门保存到现在。

成汤庙山门

建筑特色

编辑
成汤庙山门坐西南朝东北,位于一个高5米的上台上。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高7.6米,东西长10.11米,南北宽9.25米,建筑面积为93.52平方米。为单檐悬山布瓦顶,琉璃瓦剪边,梁架大木彻上露明造,前、后檐下施五铺作双下昂斗栱。前后檐柱均为抹八角石柱,每间一朵补间铺作,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都是五铺作双假昂重栱计心造,里转五铺作双抄,耍头后尾出压跳,屋架为四椽檐栿通搭前后檐,中间增加了跟内柱,蜀柱承托平梁。

成汤庙山门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都是四铺作双假昂,但柱头铺作第一跳用插昂,补间铺作不用,补间铺作后尾以垂花柱抵下平槫,这种作法从明代开始应用较多。所有耍头均刻为卷云形,橑风槫下使用等长的长替木,平梁出头亦卷刻等等,都是明代特征,平梁以上蜀柱、叉手等也皆为晚期特征。

成汤庙山门整体建筑中规中矩,是标准的“四梁八柱”。斗拱较为雄壮,正间和次间各有一朵补间铺作,应该是金元手法无疑。部分木构建如散斗等为新换。山门的整体结构应该在清代动过,柱头铺作内跳的雀替和往上的梁栿形制都显示出了后代的特点。

成汤庙山门以南原有一座戏楼,已塌毁,原址已新建起其他建筑。

成汤庙山门

文物遗存

编辑
成汤庙山门前檐柱上有金、明、清题刻六处,有金、明、清时期题刻6处,记录了山门所经历的包括地震、暴雨、山洪在内的各种重大灾害。其中一处记述了清康熙年间大地震后当地灾情,是研究古地震的重要资料。附属文物有石刻5处,历代重修碑刻11通,其中两通镶嵌于山门内墙壁上。碑主要记载明、清、民国等时期重修山门的内容。 另有一块民国年间“成汤圣王”牌匾。

碑刻

历史文化

编辑

相关人物

成汤王,子姓名汤,原名履,又称武汤、成汤、商汤、天乙汤、成汤帝等,史称“汤有七名”。 他是契的十四代孙,前16世纪,他灭夏建立了商朝,在位13年,广施仁政,选贤任能,是位善、诚、仁、孝,爱民如子的明君。

传说轶事

传说商朝建立不久,遭遇连年大旱,整整七年滴雨未下。人们生活艰难,叫苦连天,求助于神鬼无果,后巫吏卜卦,显示用人作祭品,老天才会下雨。汤王将人民生命置于第一位,献身求雨,他肃立柴堆上,巫师点火后烈焰腾空,这时一阵狂风吹来,霎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泼灭了烟火,浇透了大地,人们把汤王从火堆上扶下来,唱着赞歌欢送地重返王宫。后人为感念成汤王此举,将成汤王敬为雨神。全国各地有很多用来祈雨的汤王庙。

文物价值

编辑
成汤庙原为干旱之年祈雨所用。成汤庙山门的做法基本保存了金代建筑特征,是研究该地区建筑历史演变过程的重要的实物例证。

文物保护

编辑
2006年5月25日,成汤庙山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汤庙山门成汤庙山门

旅游信息

编辑

地址

成汤庙山门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井店镇井店村。

成汤庙山门

交通

乘坐涉县公交107路可直达。

下一篇 弘济桥

上一篇 大名府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