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遗址 编辑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河遗址西河遗址

西河遗址位于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龙山三村西北500米处,地处巨野河支流(俗称“西河”)东岸的平原上,东距著名的城子崖遗址1公里,济青公路从遗址中间通过,面积约16万平方米。

西河遗址呈漫坡状隆起,周围渐低,西部向河凸出。东西约500米,南北约350米。文化堆积厚约2~3米。是西河类型古文化的命名遗址。 已发现的房址均为半地穴式,平面多呈圆角方形或长方形,面积一般多在30平方米左右,大者可达50平方米。

1992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月,西河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10月,该项目入选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物局)主办,山东省考古学会承办的“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西河遗址

地理位置: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龙山三村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 号:5-058-1-058

历史沿革

编辑
1987年,济南市文物处和章丘市博物馆在文物普查时发现该遗址。由于窑场取土,遗址已被破坏约6000平方米。

1991年7~8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第一次抢救性发掘。

1997年8~9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对西河遗址进行了第二次抢救性考古发掘。

遗址特点

编辑
西河遗址是山东省境内新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址中,保存较好、面积较大、内涵丰富的一处典型聚落遗址,因其南、西、北三侧被巨野河支流——西河环绕而得名, 面积约16万平方米。

西河遗址

西河遗址呈漫坡状隆起,周围渐低,西部向河凸出。东西约500米,南北约350米。文化堆积厚约2~3米。是西河类型古文化的命名遗址。

西河遗址的后李文化遗迹主要有房址、灰坑和灰沟等,以房址最为重要。已发现的房址均为半地穴式,平面多呈圆角方形或长方形,面积一般多在30平方米左右,大者可达50平方米。

文物遗存

编辑
西河遗址以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存为主。

西河遗址

1991年7~8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的第一次发掘中,计开探方15个,发掘面积450平方米。发现房址、墓葬、灰坑等遗迹和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时代分属于新石器时代较早时期西河类型、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唐代。发掘清理了两座西河类型的房址。房址为半地穴式,面积达40余平方米。房子西半部地面和部分墙壁先用黄泥抹光后经火烤而成,地面干燥坚硬。房子中心建置有3组由3个石质支架组成的灶,其中西北一组的支架上还留有1件陶釜。出土遗物有陶釜、盆、罐、壶、碗等,石器有磨盘、磨棒、铲等。此外,文物普查时还于遗址上采集有商周时期的遗物。

1997年8~9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西河遗址第二次考古发掘中,揭露面积1350平方米,清理出距今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批房址和灰坑等遗存。房址共19座,均为半地穴式,深约0.3~0.4米,皆单间,平面形状以圆角方形和长方形为主,其他形状者极少。面积在30~50平方米左右。居室地面均经仔细加工,或用火烤,或铺以草木灰。室内按用途分为不同的区,有炊饮区、储存区、睡眠区等。穴壁多修筑得平整光滑,表面还往往涂抹一层黄色泥膏,再用火烤之,使之坚硬。房内四壁挖有数目不一的柱洞。门道清楚者位于南壁东端,呈台阶或斜坡状。炊饮区一般在居室中部,有石支脚或陶支脚组成的灶,且多为组合灶,即由2组或3组呈鼎立状分布的石支脚合成。房址内遗迹、遗物大多保存完好,一些房址中釜、罐、壶等陶器及石器仍原地摆放。此次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制作规整,造型古朴,陶质陶色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其中的陶猪、陶鸟、陶面塑像,造型逼真,是我国较早的手工工艺品。另外,叠唇釜口沿上新发现绳纹,小直口陶壶在西河遗址属首次发现。

文物保护

编辑
1992年,西河遗址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月,西河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10月,该项目入选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物局)主办,山东省考古学会承办的“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 。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

西河遗址位于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龙山三村西北500米处。

西河遗址

交通

自驾前往西河遗址:从贵州出发,沿着沪昆高速、江黔高速、杭瑞高速、二广高速、兰南高速、德上高速、济聊高速到达西河遗址。

下一篇 汉济北王墓

上一篇 九顶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