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象台办公楼 编辑
观象台办公楼,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观象二路15号,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是青岛最早的气候观测机构 。
观象台办公楼总高度77.76米,为德国古堡式建筑。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另有花岗岩砌塔楼,呈“凹”字形城堞式 。观象台办公楼是中国第一个从外国人手中接管的近代观象台,是中国近代天文、地磁、地震、海洋诸学科的发祥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
2006年5月25日,包含观象台办公楼在内的青岛德国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归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岛德国建筑 。
中文名:观象台办公楼
地理位置: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观象二路15号
所处时代:清朝
保护级别: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德国观测所搬至水道山(今观象山)。
清宣统二年(1910年),观象台办公楼始建 。
民国元年(1912年),观象台办公楼建成,命名为皇家青岛观象台。
民国三年(1914年),日军攻占青岛,皇家青岛观象台改称为青岛测候所。
民国十一年(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主权,日本以“中国没有气象专业人才”为由拒绝交出青岛测候所。
民国十三年(1924年),中国收回观象台办公楼,并成立中国气象学会 。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军再次侵占青岛,观象台办公楼被日军占据。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国政府收回观象台办公楼。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青岛解放后,观象台办公楼先由军事管理委员会接管,后交青岛市人民政府 。
观象台办公楼
观象台办公楼
观象台办公楼大厅内壁上镶嵌一块汉白玉石碑,上刻德文诗:“远离故土的德国使者,建此高楼于异国海滨;任是风暴汹涌,抑或电闪雷鸣。危急时总会向您通报,远航的船舶啊,请放心。这巍然耸立的城堡,就像是德意志人在向世界问候。”
远东三大观象台
青岛观象台与徐家汇观象台和香港天文台并称近代远东三大观象台,与其他两座观象台不同的是,青岛观象台在民国十三年(1924年)收回主权后,成为民国时期唯一一座在中国主权下进行独立科研的观象台 。
民国十三年(1924年)中国气象学会在青岛观象台成立;民国十七年(1928年)青岛观象台成立海洋科;民国二十年(1931年)青岛观象台建成中国第一座自行建造的圆顶天文台;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青岛观象台设计建造并管理青岛水族馆及青岛海产博物馆;1949年后,青岛观象台的工作被一分为五,天文、地震、地磁 、海洋交由中国科学院管理,气象部分则归海军管辖,天文部则改名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岛观象台 。
地理位置
观象台办公楼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观象二路15号 。
观象山公园-青岛观象台旧址
交通路线
公交
山东省青岛市内乘坐228路公交车,在黄岛路站下车前往。
地铁
山东省青岛市内乘坐地铁1、4号线,在观象山(市立医院)站下车前往。
驾车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政府距离观象台办公楼约8.8千米,驾车约14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