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牟平恤养院旧址 编辑
牟平恤养院旧址,又称十字会,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文化街道东楼路39号,占地面积约752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181平方米。
牟平恤养院是牟平区红十字会附设的永久性慈善机构,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建成。恤养院旧址全院座北朝南,呈“目”字形格局,分前、中、后三进院,单体仿欧式风格,总体保持了中国传统四合院左右对称的布局,有楼房、平房共计299间。2001年,牟平恤养院旧址被确定为山东省省级优秀历史建筑。2007年,牟平区政府斥资300余万元将恤养院加以修缮重建。牟平恤养院旧址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尤其是欧式带天井的庭式结构,在山东省内较为罕见,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和开发价值。
2019年10月,牟平恤养院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牟平恤养院旧址
地理位置: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文化街道东楼路39号
所处时代:1933年
占地面积:约 7522 m²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633-5-117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民国十八年(1929年),曹承虔他们先是花大洋一万二千元,在常家巷购买了常大兴商号四十九间房子,同年城厢南门里地主德记捐地十四亩,作为建筑恤养院的基地。牟平红十字会确定恤养院“救济区域,以鲁东为范围,建筑宏伟,以广容纳之量”。常家巷的基地显然范围过小,且又分散。于是便移址城东,孙成甫个人捐地12余亩,红十字会购地5余亩,共计18亩,作为建筑恤养院的新基地。他们请人设计了建筑图纸,预计全部工程分三期完成,基金五十万元。在募集了17万元启动资金后,第一期建筑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春动议兴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春,动工,冬初落成。
1951年10月,牟平县人民政府正式接办了牟平恤养院,改名为牟平(生产)教养院。
1956年,经牟平县人民政府决定,牟平县(生产)教养院结束业务,院中干部职员另行安排,数十名孤儿、婴儿、残废,转到烟台生产教养院。
2007年,牟平区政府斥资300余万元将恤养院加以修缮重建。
牟平恤养院旧址
牟平红十字会的主要慈善活动也分为临时慈善事业和永久慈善事业两类。临时慈业是对突发事件和水旱兵灾等进行赈救。永久慈业是针对临时慈业而言,指常年开办有固定场所的慈善机构。牟平恤养院即永久性慈善组织。牟平恤养院开业之日,烟台恤养院就送来了20名孤儿。牟平恤养院下设三个科:事务科,管理全院的经济财务、工艺农艺,配备科长、事务主任、工务主任及办事员若干;教务科,负责儿童教育,配备科长及教员若干;家务科,负责照管婴儿、产妇、嫠妇,配备科长、保姆主任、保妇、乳妇若干人。全院职工共37名。在业务上,育婴、育孤部,主要是收养遗弃婴儿。恤产部,临产或已产的贫困妇女,凡属到院中申请并经调查核实的,均可登记领取补助,每人发抚恤金十元,小米十斤,困难者发两期;恤嫠部,生活无着之寡妇,经本人申请,院方落实后,发一小折,每月凭折领取两元抚恤费,特困者发三元;恤羸部,收留鳏寡孤独老人,常年抚养;因利部,仿照红十字会规定,扶助无本经营的商贩,每次借款十元,每天还款一元,十天还清,仍有困难准其再借。恤养院相继设立了工艺、农业两部。农业部解决吃粮问题。工艺部设纺织、工艺、机电、制鞋、缝纫、织袜六个车间。
地理位置
牟平恤养院旧址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文化街道东楼路39号。
恤养院旧址
交通信息
自驾:自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牟平恤养院旧址,路程约1.4千米,用时约6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