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朱封遗址 编辑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朱封遗址西朱封遗址

西朱封遗址,位于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城南5公里的西朱封村,是一处有大汶口文化遗存,以龙山文化为主,兼有岳石文化及商、周、秦、汉遗迹的遗址。

西朱封遗址西距临九公路约1公里,东、南两面弥河转弯处,为弥河所围绕,北面被西朱封村所覆盖。西朱封遗址高出河床约8米,高出周围地面约2~3米,东、南、西三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尤以南面最为严重。现存面积约30多万平方米。西朱封遗址包涵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商周及汉代的遗物,尤以龙山文化的遗物最为丰富。玉器中以冠形笄和人面纹笄最具特色,代表了龙山文化时期海岱地区琢玉工艺的最高水平。

2013年3月5日,西朱封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西朱封遗址

地理位置: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城南5公里的西朱封村

所处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夏

占地面积:30000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0225-1-225

历史沿革

编辑
1957年,第一次文物普查时西朱封遗址被发现。

1973年,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对西朱封遗址作了详细的调查,采集了众多的标本,收集了散落在民间的部分完整石器、陶器及玉器。

1987年5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临胸县文物管理所在对西朱封遗址进行复查时,于西南部的断崖上发现了一座墓葬,及时进行了抢救清理。

1989年10月,第二次发掘是以韩榕教授带领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以探讨性的课题研究为目的,对西朱封遗址进行的主动性发掘。

西朱封遗址西朱封遗址

遗址特点

编辑
西朱封遗址西距临九公路约1公里,东、南两面处弥河转弯处,为弥河所围绕,北面被西朱封村所覆盖。西朱封遗址高出河床约8米,高出周围地面约2~3米,东、南、西三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尤以南面最为严重。占地面积约30多万平方米。从采集的标本来看,西朱封遗址包涵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商周及汉代的遗物,尤以龙山文化的遗物最为丰富。龙山文化遗迹暴露较多,主要有墓葬、灰坑等。在遗址的东部断崖上还能看到龙山文化的堆积层。

西朱封遗址是一处有大汶口文化遗存,而以龙山文化为主,并兼有岳石文化及商、周、秦、汉遗迹的一个延续性强、面积大、内涵丰富,有其自身发展特点的遗址。遗址内龙山文化的遗迹、遗物内涵丰富,主要分布于遗址的南部和西部。

文物遗存

编辑

综述

陶器

西朱封遗址中采集的陶器种类丰富,其中一部分为墓地所出,一般以磨光黑陶为主,其制作精美,往往成套。采集的陶器以泥质磨光陶为主,另有少量夹砂陶。陶器种类包括高柄杯、鬶、鼎、罍、罐、盒、盆等。出土的玉石器有钺、铲、刀、笄、镞、斧等。

玉簪

龙山文化玉簪 龙山文化玉簪

1989年,在西朱封M202大墓中出土。乳白色,呈半透明状。两侧共有三个浮雕人面像,长 10.5厘米。玉簪佩戴之后的实际装饰效果则是三个侧面人像。

玉头冠饰

玉头冠饰出土时,玉冠饰柄、首散落在墓主人头骨左侧近旁。通长23厘米柄长18.4厘米墨绿色玉质形似圆锥体断面略呈扁圆形通体饰有凹弦纹、竹节纹上端有卯口与首下端正中的浅槽相吻合。首高4.9厘米、宽9厘米、厚0.36厘米乳白色半透明玉质镂孔透雕而成。形似玉佩局部有褐斑表面抛磨光润镂孔形状各异,左右下侧的圆孔中嵌有绿松石片。正、背面均刻有以Ⅰ字形和丁字形为主题的花纹线纹很浅。镂孔及刻纹基本上左右对称。首部下端正中浅槽两旁有一对小圆孔应系加强柄首牢固结合的系孔。

历史文化

编辑
西朱封遗址内龙山文化的遗迹、遗物内涵丰富,主要分布于遗址的南部和西部。

西朱封遗址的原始农业发达。陶器特别是蛋壳陶高柄杯,在遗址中也多有发现。这里发现的玉器制作非常精美,代表了龙山文化时期海岱地区琢玉工艺的最高水平。西朱封遗址面积之大、墓葬规格之高,都具备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所应有的一个统治中心城市的条件,因此西朱封遗址应当是一个“方国”的统治中心。

保护措施

编辑
1979年12月,西朱封遗址被临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西朱封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西朱封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获荣誉

编辑
2021年,西朱封遗址入选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名单。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西朱封遗址位于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城南5公里的西朱封村。

西朱封

交通路线

临朐县内乘坐临朐7路公交车,在农资市场站下车步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