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庄遗址 编辑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魏家庄遗址魏家庄遗址

魏家庄遗址,位于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柳山镇魏家庄村,东西长约300米,南北长约2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是新石器时代、东周时期的遗址。

魏家庄遗址于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文化堆积层厚2~3米。发现有大汶口时期的红陶,鼎足、鬶足等;龙山文化时期的泥质、夹砂黑陶鼎足、鼎口沿,夹砂褐陶、白陶足鬶、鬶把、鬶流,泥质磨光黑陶盆、罐、豆、罍、杯等器物残片,以及象征地位的蛋壳陶高柄杯的残片,还有一部分石器,石嵌、残石铲、石斧等;晚期文物中有战国至汉代的泥质灰陶豆柄、豆座、灰陶盆、罐等器物残片及魏晋时期的砖瓦等遗物。魏家庄遗址周围分布有敢家沟、侯家庄、五子行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十几处,形成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群。就文化层堆积之厚,面积之大而言,魏家庄遗址应属这一区域遗址群的中心聚落遗址,其有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

2013年3月5日,魏家庄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魏家庄遗址

地理位置: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柳山镇魏家庄村

所处时代:新石器时代、东周

占地面积:约 6000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0237-1-237

历史沿革

编辑

魏家庄遗址魏家庄遗址

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魏家庄遗址,之后进行了多次调查。

遗址特点

编辑
综述

魏家庄遗址位于柳山镇孟津河西岸第一级台地上,高出河床约6米,高出周围地面约1米,东西约300米,南北长约2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2~3米。

文化层堆积

魏家庄遗址魏家庄遗址

文化层堆积情况为:地表以下第一层为耕土层,厚约0.2米;第二层为扰乱层,厚约 0.3米 ;第三层为东周文化层,厚约0.4 米左右;第四层为龙山文化层约2米左右。龙山文化层之下,有时能捡到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片,但找不到文化堆积。各时期的文化层堆积厚薄不均,内涵物同地面的差不多。

遗迹

暴露遗迹中,灰坑多呈袋状,亦有呈桶状的。墓葬仅暴露一处,在遗址断崖北部,为小型土坑竖穴墓,墓为东西向,有腿骨露出在东周文化层之上,偶尔能看到汉代及魏晋时期的迹遗物,但没有明显的文化层堆积。

文物遗存

编辑

魏家庄遗址采集陶片魏家庄遗址采集陶片

魏家庄遗址发现有大汶口时期的红陶,鼎足、鬶足等。龙山文化时期的泥质、夹砂黑陶鼎足、鼎口沿,夹砂褐陶、白陶足鬶、鬶把、鬶流,泥质磨光黑陶盆、罐、豆、罍、杯等器物残片,以及象征地位的蛋壳陶高柄杯的残片,还有一部分石器,石嵌、残石铲、石斧等。晚期物中有战国至汉代的泥质灰陶豆柄、豆座、灰陶盆、罐等器物残片及魏晋时期的砖瓦等遗物。

研究价值

编辑

魏家庄遗址采集陶片魏家庄遗址采集陶片

魏家庄遗址的时代以龙山文化为主,并有少量岳石、东周文化遗存。魏家庄遗址周围分布有敢家沟、侯家庄、五子行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十几处,形成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群。就文化层堆积之厚,面积之大而言,魏家庄遗址应属这一区域遗址群的中心聚落遗址,其有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

保护措施

编辑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魏家庄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魏家庄遗址位于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柳山镇魏家庄村。

魏家庄遗址

交通信息

自驾:自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魏家庄遗址,路程约29.1千米,用时约4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