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善寺塔 编辑

山东省济宁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善寺塔光善寺塔

光善寺塔,亦称文峰塔,位于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金乡镇城中心府前街星湖公园内,初建于唐贞观四年(630年),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重修,1999年又有修复。

光善寺塔为八角九层楼阁式砖石结构,塔高49米,石台底座,顶为铁质葫芦型,每层檐下施五踩出双翘砖砌斗栱,东西南北各砌一拱形门。修缮光善寺塔时出土22件(套)银质文物属唐代,均为国家一级文物,为研究唐代佛教文化和山东地区佛教的发展史,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1985年4月,光善寺塔被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光善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光善寺塔

外文名:Light good Temple

地理位置: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金乡镇城中心府前街星湖公园内

所处时代:明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145-3-443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光善寺塔初建于唐贞观四年(630年),其形制与唐代塔相差甚远。另据记载此塔在元代有过大修,疑为在元代拆除重建。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重修光善寺。

民国三年(1914年),修复光善寺塔。

1999年,又有修复光善寺塔。

1938年5月,被日本侵略军大炮轰去一层半,剩七层半。

1999年,光善寺进行大修,修复原貌。

2012年11月26日,光善寺塔22件唐代珍贵出土文物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布。

光善寺塔

建筑格局

编辑
光善寺塔为八角九层楼阁式砖石结构,塔高49米。石台底座,顶为铁质葫芦型。每层檐下施五踩出双翘砖砌斗栱,东西南北各砌一拱形门,第一层檐上施平座,北门盘旋而上,可攀顶层。第三层南门佛龛刻有三个石佛造像。第五层塔内东西墙壁各嵌一长方形石刻,石刻分上下两层,共六组,下层中间一佛端坐石台之上,两旁各立一佛,中佛左右分别为三佛趺坐一石几之上,石几下各卧一兽,上层左右各一瓦楼房,内侧坐一佛,侍立一佛,共13佛。

文物遗存

编辑
光善寺塔第一层东南角下镶有一石刻,记载民国年间城绅募修砖塔的经过。光善寺塔第五层内石刻浮雕佛像,两旁题有58字(字迹不清),石高58厘米,宽77厘米。

光善寺塔修缮时出土22件(套)银质文物属唐代,经故宫博物院与山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初步鉴定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包括六角形四级佛塔1座、舍利棺1座(分四部分),大唐贞观《大般涅经》册1函,封底上有“大唐贞观”阴刻年款,藏经幢1件,荷叶盖三足莲形盐器1件、茶碾1套、方体箩子1套、覆莲托盏1件、凤首执壶1件、梅花形杯4个、梅形盘1个、带盖八棱罐2个、十曲莲形碗1个、九曲莲形碗1个、莲形杯2件、提梁盖罐1个。

文物价值

编辑
光善寺塔出土的文物等级高、数量大、保存好,尤其珍贵的是印有大唐贞观年款的《大般涅盘经》在国内外未见有相关报道。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金乡县佛教文化的兴盛,显示了金乡县在唐代已是山东乃至全国佛教文化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为研究唐代佛教文化和山东地区佛教的发展史,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光善寺塔经历代维修,仍保留有唐代的风格,为研究唐代楼阁式建筑技艺提供了实物资料。

保护措施

编辑
1985年4月,光善寺塔被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光善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位置

光善寺塔位于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金乡镇城中心府前街星湖公园内。

真武庙-光善寺

交通

金乡县内乘坐公交车101路、103路、105路、107路、108路、202路、203路、205路、206路、207路、208路、301路、303路、305路、306路、307路、501路、502路、503路,诚信广场站下车步行前往。

下一篇 慈孝兼完坊

上一篇 伏羲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