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山寺 编辑
青山寺即惠济公庙,又名焦王祠,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纸坊镇青山村,是祭祀西周焦国国君的祠庙,后扩建为佛道合一的寺庙。至迟始建于东汉末年,经宋、元、明、清诸朝多次重修扩建,现存建筑基本为清代,民国修建。 因祠庙位于青山之侧,当地人皆呼其为青山寺。
青山寺是以惠济公庙为主体的古建筑群,纵深约90米,南北阔约80米,占地面积约7200平方米。 青山寺依山而建,坐东面西,现存建筑主要有泰山行宫坊、三门、惠济公殿、南北享殿、寝殿、子母殿、泰山行宫、迎客厅、万佛阁、振远亭、弘愿亭、角门、僧房、感应泉、玉液池等建筑及58通宋、元以后碑刻。是研究鲁西南宗教与文化历史的珍贵资料。
2013年3月5日,青山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青山寺
地理位置: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纸坊镇青山村
所处时代:清至民国
占地面积:约 720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158-3-456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又名:惠济公庙、焦王祠
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加封“焦王”为宁应侯,赐庙号“崇佑庙”。
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加封“焦王”为惠济公,将重修的焦王祠改称惠济公庙。后经明、清两代多次修建,始成现在的规模。
2018年,嘉祥县旅游文物局对山东省嘉祥县青山寺文物保护修缮勘察设计项目招标确认。
青山寺
青山寺分上中下三进院落,南部为一跨院,纵深约90米,南北阔约80米,占地面积约7200平方米。 青山寺依山而建,坐东面西,现存建筑主要有泰山行宫坊、三门、惠济公殿、南北享殿、寝殿、子母殿、泰山行宫、迎客厅、万佛阁、振远亭、弘愿亭、角门、僧房、感应泉、玉液池等建筑及58通宋、元以后碑刻。
泰山行宫坊
泰山行宫坊是一座仿楼阁式的石质建筑,位于青山脚下,系明朝世袭鲁王朱以派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修建。坊顶为歇山式,斗拱、鸱吻、瓦垄、瓦当均为石雕;中门内外两侧4座石狮雕刻精细,造型生动;左右侧门额上雕镌青龙、麒麟等图案;中门额上“明鲁王进见焦王”浮雕,人物各具情态,栩栩如生。
山门
山门由泰山行宫坊拾级而上,直通山门。山门重建于北宋淳化元年(990年),系灰瓦硬山式建筑,有中门3间,两侧角门各1间。
惠济公大殿
惠济公大殿面阔5间,进深3间,重修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前檐下4根高大石柱,通体平雕花卉。殿内雕梁画栋,粉墙彩绘,高大朱漆雕龛中原供高2.6米的惠济公望像。今己不存。毁前有一的八用叶水入池。
罩亭
罩亭前依山雕镌石龙,引颈张口,吐水入池。池水久早不涸,为雨不溢,冬夏如一。大殿后有一泉,名“感应泉”,喷珠洒玉,长年不息,且只见泉涌,不知流向。原来聪明的设计师在凿池建殿之时,将泉水巧妙地引入龙口,直泻玉液池内。
其他建筑
惠济公大殿两侧配以亨殿、白玉宫、客厅、万佛洞等,连同三门形成一组错落有致、别具风格的丛林古观。另外在大殿的南北还分别建有关帝庙、子母殿等建筑。穿过惠济公大殿,绕过感应泉,沿两侧石砌台阶拾级而上,便为寝殿。寝殿面阔3间,建于高出大殿的山崖之上,内有惠济公及其两夫人的雕像。
名称由来
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加封焦王为惠济公,将重修的焦王祠改称惠济公庙。后经明、清两代多次修建,始成现在的规模。因祠庙位于青山之侧,当地人皆呼其为青山寺。
青山寺,是以惠济公庙为主体的石建筑群,设计巧妙,风景秀丽,林泉茂美,山清水秀,有“四寺、两庙、四泉”,有“小岱宗”之称。
传说轶事
青山寺是周武王分封神农后裔为焦王之后供奉焦王的专庙,民间称其为神。千百年来青山神在鲁西南一带善男信女心目中,就是一位“灵神”。传说青山神灵能降雨降福,赐子赐孙,消祸免灾,有求必应。因此,青山寺终日香客云集,游人如织。青山庙会暨民俗展演活动,届时会有古装戏曲、杂耍、鲁锦、石雕、剪纸、捏糖人、捏面人等民俗物品展示和民俗文艺活动,因此,青山庙会历年来都是鲁西南一代年味最浓、规模最大庙会活动。
地理位置
青山寺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纸坊镇青山村。
青山寺
交通指引
嘉祥县内乘坐公交车9076路青山站下车步行前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