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国故城遗址 编辑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卞国故城遗址卞国故城遗址

卞国故城遗址,又称卞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境内,面积约97万平方米,是春秋时期卞国故城遗址。

卞国故城遗址夯土层明显,遗物丰富,出土周代陶器有豆、鬲、盆、罐等;出土汉代陶器有盆、罐及大量筒瓦,铁剑。卞国故城文化内涵丰富,是研究春秋至汉时期的文化内涵,探讨当时山东地区人类生存活动、迁徙演变、人群互动交流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研究史前聚落和环境变迁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2019年10月,卞国故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卞国故城遗址

地理位置: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境内

所处时代:春秋

占地面积:约 970000 m²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071-1-071

历史沿革

编辑

卞国故城遗址卞国故城遗址

卞国故城为夏商时期的方国,国都在泉林镇卞桥村。该城使用至北朝时期,卞县迁移后遭废弃。

20世纪50年代初期,故城西北、西南、东南三处城墙角尚存。

2023年3月,泗水县卞国故城遗址考古调查勘探项目公开招标。

遗址特点

编辑

卞国故城遗址卞国故城遗址

卞国故城遗址城址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97万平方米。地表残存西北城角及部分北城墙,城墙残高约8米,底宽12米,长约100米。西北角城墙残长66米、宽10米,残高5~9米。东、西城墙残存较少,南墙保存相对较好。城壕沿城墙外侧一周,宽30~50米。东侧城壕向东延伸至现泗河内,北侧城壕被泗河破坏严重,局部地段或以泗河为城壕。

主要景点

编辑
古卞桥

古卞桥古卞桥

卞桥始由“坐山观虎斗”的主人公卞庄子所建,为8块石条的简易桥,卞桥南边有“虎斗坡”和“观虎石”。另有传闻,楚汉相争时,韩信避难于桥下,为报恩改建为三孔石拱桥。唐初李世民东征归经此桥,听人介绍人文典故之后,为扬皇威,令尉迟恭重修此桥,桥下拱顶上仍镌刻有“敬德监造”字样。金大定二十一年(1183年)进行了改建,明代又进行了修补,现桥中孔券顶刻有“卞桥镇重修石桥,自金大定二十一年(1183年)八月一日起工,至金大定二十二年(1184年)四月八日讫”。卞桥从重修算起,已有800多年。

文物遗存

编辑

卞国故城遗址卞国故城遗址

卞国故城遗址夯土层明显,内含遗物丰富,出土周代陶器有豆、鬲、盆、罐等;出土汉代陶器有盆、罐及大量筒瓦,并出土铁剑。

研究价值

编辑
卞国故城遗址地层堆积保存较好,文化内涵丰富而独特,是研究春秋至汉时期的文化内涵,探讨当时山东地区人类生存活动、迁徙演变、人群互动交流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研究史前聚落和环境变迁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历史文化

编辑
卞国

卞国为夏商时期的方国,国都在泉林镇卞桥村。卞国是灏项后裔建立的国家。据史载,灏项的儿子骆明生有二子,即白马、白犬。白犬的儿子卞明被舜帝封为卞国的首任国君。夏代以迄商代的1000年中,卞国顽强地立于列国之林,农业与手工业均有较大发展,至西周初年,卞国降为邑,属鲁国境。白马之子为鲧,鲧之子为大,故下国为夏王朝的同宗方国,在列国林立的夏商之际具有重要地位。该城使用至北朝时期,即卞县迁移后遭废弃。

主要展览

编辑
泗水县卞国博物馆

泗水县卞国博物馆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泉林镇卞四村卞城故城遗址东侧,占地3377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博物馆将展出遗址出土文物,立体化展示遗址原貌及历史典故。

保护措施

编辑
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3月8日,卞国故城遗址被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碑遗址碑

2019年10月,卞国故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卞国故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境内。

卞桥小学

交通信息

自驾:自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卞国故城遗址,路程约26.6千米,用时约4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