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壶天阁 编辑
壶天阁位于泰山中路回马岭下,明嘉靖年间称升仙阁,乾隆十二年拓建改名壶天阁,取自道家以壶天为仙境之意,1979年重建阁楼。壶天阁跨盘道而建,为城门楼式。门洞上镶石匾额“壶天阁”,是乾隆皇帝登泰山时所题。
中文名:壶天阁
地理位置:泰山
开放时间:全年:周一至周日 00:00-24:00
曾用名称:升仙阁
重建时间:1979年
始建时间:明朝
壶天阁
壶天阁跨盘道而建,为城门楼式。门洞上镶石匾额“壶天阁”,是乾隆皇帝登泰山时所题。
清嘉庆年间崔映辰题联“壶天日月开灵境,盘路风云入翠微。”
廷路又题联“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
壶天阁风光(1)
壶天阁位于四槐树北,取自道家以壶天为仙境之意。壶天阁系明代建筑,原名升天阁,取道家以壶天为仙境之意。这里西有九峰山,东有十峰岭,北临山峦,四周拥翠接天,脚下仅一席之地,恰似壶中窥天。名壶天,恰应了道家之说。
壶天阁
壶天阁风光(2)
壶天阁西北是回马岭坊。泰山登至此处,山势陡峭,峰回路转,马不能继续前行,故名。回马岭坊后有马蹄盘,因盘路陡绝岌岌,东南上而西北折,状如马蹄而名。
壶天阁
岭东为十峰岭,峰峦重沓,夏多奇云,古称云岩;西南有云头埠,奇岩突起,烟云中若人立,似兽蹲;西为九峰山,重山横亘。
岭巅有金星亭,又名药王殿,其西为三大士殿。
岭西北是鹰石涧,涧东有巨石高耸如鹰而名。跨涧有步天桥,桥北为十二连盘,盘西有集《兰亭贴》题刻。
中天门位于壶天阁北,又名二天门。此处高岭拦壑,土色黄赤,名黄岘岭,为中溪发源地。岭巅有中天门石坊。旧传泰山多虎,古人遂在坊东建二虎庙,祀黑虎神,以镇山兽,后殿毁。1972年拆除小庙扩建回廊式售货亭;1989年恢复二虎庙名,内塑财神赵公元帅手持铁鞭、身跨黑虎,并绘壁画。
坊北有虎阜石,如虎卧伏。吴大在其北侧篆书“虎”字。坊西南原有清末德国人所建别墅,后为韩复榘别墅,建国后废。1979年在此建中天门宾馆,1989年改造重建,易名中溪宾馆。
中天门
中溪山北侧为东溪,俗称大直沟,为古帝王登岱东路,后废。黄岘岭为泰山主峰的屏障,既是中、西两溪的分水岭,又是登山东、西两路的交汇点,上下游人多聚于此。
回马岭
清嘉庆六年即公元1801年泰安太守崔映辰题联:“壶天日月开灵境,盘路风云入翠微。”嘉庆二十一年即公元1816年泰安府事廷璐又联:“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这里海拔为800米,大致是泰山高度的一半,门洞有双柏自墙中横生,东西对峙,盘旋而上,宛如守护山门的雷祖、真武二将军,堪称奇景。
壶天阁
泰山豆腐宴
此外,白蜜食、赤磷鱼、酱包瓜、酱磨茄、泰山牙枣、羊肉串、烤地瓜等,亦风味独特。泰安煎饼香酥可口。生长于泰山深涧溪中的赤鳞鱼是泰安市特有珍稀鱼种,少刺无腥,味道鲜美,不可不尝。
肥城桃、泰山板栗、宁阳大枣,并称“泰山三大特产”;沉香狮子、温凉玉、黄釉瓷葫芦,并称“泰山三宝”。此外,泰山参、泰山核桃、泰山大货山楂、泰山红玉杏、泰山美人梨(俗称小白梨)、三岔红星苹果、鹿角菜以及“中国八珍”之一的赤鳞鱼等,亦小有名气。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