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公遗址 编辑
丁公遗址,位于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苑城镇丁公村和石羊村之间,1982年春被发现,是一处面积较大、保存较好、文化内涵丰富,且以龙山文化和商代遗存为主的古代遗址。
丁公遗址发现各类遗址2000余处,主要有城垣、房址、水井、陶窑、墓葬等五种类型。遗址发掘出土的各类文化遗物近5000件,大部分属龙山文化。类别有石、骨、角、牙、蚌、陶六大类。陶器出土共1000多件,器形丰富,表面以素面、磨光为主,也有有纹饰的。其中以刻有文字的陶书文字和卜骨等较为重要。龙山文化陶文的发现,为探讨中国文字的产生与发展,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等重大历史课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2001年6月25日,丁公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丁公遗址
地理位置: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苑城镇丁公村和石羊村之间
所处时代:新石器时代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全年:周一至周日 09:00-17:00
编号:5-0060-1-060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85年春,滨州地区文物处曾在遗址东南角进行过抡救性清理。
1985年秋至1993年春,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先后六次发掘丁公遗址,累计发掘面积2000余平方米。其中1991年秋进行的第四次发掘,发现龙山文化城址和龙山文化刻字陶片。
1992年12月30日,因“丁公陶文”的发现,山东大学在《人民日报》海外版郑重宣布:“中国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29日得以改写,即从原来的公元前1400年提至公元前2300年左右。”
综述
丁公遗址发现各类遗址2000余处,主要有城垣、房址、水井、陶窑、墓葬等五种类型。
城垣
城垣平面呈圆角方形,南北约360米,东西约330米,面积约11万平米。城垣有城墙、城壕两部分:城墙宽度20米左右,现存高度1.5~2米;壕沟位于城墙外侧,宽20~30米,最深处距城内生土面3米左右。此外,在北城墙中部还发现了一座城门、一座木结构的排水设施。这在中国发现的古城遗址中尚属首次,对了解中国古代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房址
房址有半地穴式建筑和地面式建筑两种。半地穴式建筑主要见于早期,面积多较小,地面式建筑以晚期较多,面积一般较大。陶窑有横穴窑和竖穴窑两类。形制较清楚的是横穴窑.结构类似于大汶口遗址的陶窑,由窑室、火道、火膛、工作面等部分组成。
水井
水井为圆筒形,口径较大,深度超过4米。
陶窑
陶窑在丁公遗址的西北部,有三座龙山文化陶窑,有横穴窑和竖穴窑两类。其中保存较好的一座是横穴窑,由窑室、窑箅、火道、火膛和工作面等五个部分组成。
墓葬
墓葬共发现60余座,多属零星发现,以小型墓居多,长度3米以上、宽度2米以上的中型墓葬仅发现一座。墓葬形制以单人葬为主,有个别二次葬,方向绝大多数为头东脚西。多数有少量随葬品,并有手握獐牙的习俗存在。
综述
丁公遗址发掘出土的各类文化遗物近5000件,大部分属龙山文化。类别有石、骨、角、牙、蚌、陶六大类。陶器出土共1000多件,器形丰富,表面以素面、磨光为主,也有有纹饰的。其中以刻有文字的陶书文字和卜骨等较为重要。
红陶鬶

标本

运水车和水壶
丁公陶文
丁公陶文
保护碑
2021年10月,丁公遗址入选“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项目公示名单。
地理位置
丁公遗址位于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苑城镇丁公村和石羊村之间。
丁公遗址
交通信息
自驾:从滨州市出发经滨州立交—长深高速—滨莱高速—G308—丁公遗址,全程大约68千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