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寺 编辑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淳化寺淳化寺

淳化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阳高乡阳高村,据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平顺县志》记载,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 南北群山叠嶂,山峰耸峙;东西与民宅相依,农舍密布;寺前近临深谷,漳河水由此缓缓穿流而过,甘林公路由寺前东西贯通。这里风景独特,交通便利。

正殿坐北向南,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布筒板瓦屋面。明间前后辟板门,斗拱四铺作单抄,昂呈批竹式。梁架为彻上明造,建制规整,用材规范,大梁两端直接搭在柱头斗拱上,平博垂直施卷云驼峰,上置隔架拱,至平梁瓜柱。宋金规格显著。淳化寺内有宋代石经幢两通,高3米余,幢身1.8米,平面八角形,谐书阴刻《尊胜陀罗尼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刻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年)。

1996年1月12日,淳化寺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淳化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淳化寺

地理位置: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阳高乡阳高村

所处时代:金代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5-236-3-42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淳化寺初名龙门禅院,即龙门导下院。

北宋开宝元年(968年),淳化寺因坍塌开始重建。

北宋开宝三年(970年),谐书阴刻《尊胜陀罗尼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北宋淳化二年(991年),淳化寺改今名。

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龙门寺四至峰碑记》载:“羊羔村淳化寺为龙门寺下院。”依淳化寺现存正殿建筑形制。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平顺县志》记载淳化寺。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淳化寺殿内佛像被毁。

“文革”期间,淳化寺檐下昂咀被锯。

2001年11月,山西省文物局委托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对淳化寺进行了测绘。

2011年,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现状维修,对屋顶部分残损构件和被锯的昂咀进行了补配。

建筑格局

编辑
正殿坐北向南,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布筒板瓦屋面。明间前后辟板门,斗拱四铺作单抄,昂呈批竹式。梁架为彻上明造,建制规整,用材规范,大梁两端直接搭在柱头斗拱上,平博垂直施卷云驼峰,上置隔架拱,至平梁瓜柱。宋金规格显著。现存正殿檐下斗棋四铺作,华棋砍作昂形,六椽袱直接搭在前后檐柱头斗棋上,梁架用材规范,制作工艺精道,比例适度,受力合理,屋顶坡度平缓,外形古朴大方,具有较高的建筑研究和文物价值。广深三间,六架椽屋,单檐歇山顶。明间前后辟门,用作过殿。柱头斗桃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昂呈批竹式。殿内梁架结构简洁规整,用材较大,为彻上露明造。屋顶琉兽,简板布瓦装饰,色调形成显明对比。四翼起翘,飞檐凌空,宋式风格显著。殿左侧方丈院内竖立石幢两座,高约3米。

文物遗存

编辑

楷书

淳化寺内有宋代石经幢两通,谐书阴刻《尊胜陀罗尼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须弥式圆形基座,第一层阴刻楷书“尊胜陀罗尼经”、“金刚若波密经”,由禅院住持僧道贞书,字迹清晰可辨。 淳化寺附属文物还有经文,为陀罗尼经和心经,楷书阴文,字迹清晰可辨。

造像

须弥式圆形基座,四周浮刻仰覆莲花瓣,图案清晰,刻工精细。第二层幢顶六坡水式,圆形宝珠项,各面拱形佛龛内雕刻造像,姿态自若,神情娴静。 淳化寺附属文物保存有北宋开宝三年(970年)青石质经幢两座,幢高3米余,幢身高1.8米,平面呈八角形。

研究价值

编辑
现存正殿檐下斗棋四铺作,华棋砍作昂形,六椽袱直接搭在前后檐柱头斗棋上,梁架用材规范,制作工艺精道,比例适度,受力合理,屋顶坡度平缓,外形古朴大方,具有较高的建筑研究和文物价值。

保护措施

编辑
1996年1月12日,淳化寺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淳化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淳化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阳高乡阳高村。

淳化寺

交通路线

北京市——京港澳高速——太行山高速——234国道——淳化寺

上海市——京沪高速——泰新高速——青兰高速——南林高速——淳化寺

郑州市-京港澳高速——南林高速——兴阳线——淳化寺

下一篇 明惠大师塔

上一篇 潞安府城隍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