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垣昭泽王庙 编辑
襄垣昭泽王庙,又名龙洞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郭庄村。襄垣昭泽王庙东西26米,南北68米,占地面积1768平方米,始建于唐乾宁元年(894年),后历经各代增修。
襄垣昭泽王庙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布局,现存大殿主体结构为金代遗构,其余建筑为清代遗构。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仅存山门、大殿。梁架残存彩绘,山墙残存壁画。该建筑为研究元代建筑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1981年3月,襄垣昭泽王庙被襄坦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2月,襄垣昭泽王庙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襄垣昭泽王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襄垣昭泽王庙
地理位置: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郭庄村
所处时代:元至明
占地面积:1768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0810-3-108
五代晋天福间(936一943年),邑人立庙祀之。
明嘉靖十年(1531年),修理正殿。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大殿重修完成。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襄垣昭泽王庙破败,同年八月重修。
1950年,襄垣昭泽王庙被古韩镇粮站占用。
襄垣昭泽王庙
正殿
正殿梁架
献殿
献殿面阔五间,进深三橡,卷棚顶,筒板瓦屋面。后檐连接大殿,通檐用两柱,无斗棋。梁架简约,明代地方风格显著。保存一般。
昭泽王
昭泽王是襄垣独有的神灵。传说,焦道士,俗名焦七。唐咸通九年(869年)七月初五生于襄垣县长乐乡司徒村,传说焦道士出生的当日晚上,家中香气盈盈,经夜不散。7岁前,两手拘挛,不言不语,家人以为痴呆。7岁这年的三月初一,忽然两手舒展,神采焕发,语言顺畅,给其母亲说:“明天我的师父要来。”第二天,果然有一道士登门,授予天文、地理、易象、遁甲等书。焦道士每日攻读,过目不忘,熟记于心。于是遍访异人高师,练就镇妖辟邪,腾云驾雾的功夫。后于襄垣县东北七十里处龙洞修真后仙升,每每祈雨即应,历代帝王均有封赐。五代后唐封“灵侯”,后晋加封为昭泽王,元世祖渡海南征时,加封海渎王。明洪武七年改称海渎之神。周边的彰德府、顺德府、上党郡以及武乡、黎城、辽州、和顺、涉县、林州等州县百姓到龙洞祈雨者云至,每求必应,先后追封“海渎龙王”、“康昭海渎王”。各州、府、县在此勒石刻碑以志其事。百姓把他看做是呼风唤雨的“龙”,称之为“焦龙神”。
建筑价值
襄垣昭泽王庙大殿是一座珍贵的早期建筑遗存,其碑记石刻记录了在传统建筑平面规制中香亭、戏台变迁过程的重要环节,保存了传统建筑布局规划、平面设计的科学技术资料,为研究元代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历史价值
昭泽王备受上党民众崇信,是上党地区独有的,敕封建祠最早的地方神祠之一,千百年来形成独特的民俗民祀方式,积淀了深厚的民间文化。其祠庙遍布上党各地,仍香火不断,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襄垣城内的昭泽王庙是其主庙,在其诸多祠庙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是众多昭泽王庙和昭泽王崇信的典型代表。
艺术价值
襄垣昭泽王庙大殿前檐拱眼壁以孔雀蓝色琉璃烧制,饰品作为装饰,在长治地区是极少见的做法。做粮库时以泥涂抹得以保存,已显露的几块可以看到花草和人物浮雕,是民间绘画、雕刻的艺术珍品,是该地区琉璃饰品类型、题材、造型艺术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
2004年12月,襄垣昭泽王庙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襄垣昭泽王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襄垣昭泽王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郭庄村。
郭庄村
交通指引
襄垣县人民政府距离襄垣昭泽王庙10千米,可驾车前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